意外北票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意外北票龙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的一类,它们在大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出现,从那时起到中生代的末期为止,它们一直是地球上陆地的统治者。在人们的印象中,恐龙象其它爬行动物一样身上布满鳞片。

然而上世纪在辽宁北票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却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由来已久的恐龙的相貌特征。这就是被命名为“意外北票龙”的恐龙化石。意外北票龙全长2.2米,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恐龙,它生存在大约1.25亿年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白垩世。尽管所发现的化石支离破碎,但随着专家的精心修复,这件化石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形态学特征,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科学价值。

意外北票龙的发现解决了恐龙研究领域的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食肉类恐龙是不是长毛的爬行动物。一直以来,人类对于恐龙的认识是长有鳞片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来自现实世界中的爬行动物。传统上人们认为恐龙是一种爬行动物,所以它应该和其它爬行动物如鳄鱼、蜥蜴一样身披鳞片。二是来自化石的依据。在过去发现的恐龙化石中,人们曾经发现过它们具有鳞片的皮肤印痕。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包括科学家在内,人们相信恐龙是披着鳞片的爬行动物。

但是1969年美国科学家贝克提出小型食肉类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因此推论很可能小型食肉类恐龙体披毛状皮肤衍生物,也就是说它们像现在的温血动物一样是长毛的。但这一推论一直没有得到化石证据的支持。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第一次揭示出有的小型食肉类恐龙不同于其它长有鳞片的爬行动物,它们的确体披毛状皮肤衍生物。这一结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巨大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1999年科学家在意外北票龙的化石中发现了毛状皮肤衍生物。这一发现再次证实,绝不是所有的小型食肉类恐龙都像人们传统上认为的那样身披鳞片。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在中华龙鸟和意外北票龙的化石中发现了这种毛状皮肤衍生物,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恐龙化石中却没有发现类似的构造,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应该说这些化石的发现地中国辽西北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保存环境。而不是由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小型食肉类恐龙都没有长毛。

意外北票龙是人们发现的又一种长有原始羽毛的小型食肉类恐龙。由此科学家们推论,生存年代晚于意外北票龙的绝大多数食肉类恐龙都是体披原始羽毛的美丽的爬行动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