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一号卫星
资源一号卫星是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又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1990年代中国和巴西达成政府间协议,共同研制一种地球资源卫星,以填补两国在有关领域的空白。第一颗资源一号卫星01星于1999年10月14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发射成功后为中巴两国获取了大量的有关地区的地球数据和卫星图片,在农林、海洋、环保、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载设备:资源一号卫星主要搭载了3台遥感仪器用于对地观测:
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相机
80米和160米分辨率的4谱段红外扫描仪
256米分辨率的2谱段宽视场成像仪
卫星数据:
质量:1450千克
功率:1100瓦
设计在轨寿命:2年
运行轨道: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78km
赤平倾角:98.5度
绕轨一圈时间:100.26分钟(一般情况下每26天观测全球一遍)
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
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
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
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
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
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它将在
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一号CCD相机合成假彩色图像:黄河三角洲
资源一号卫星又是我国空间事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窗口,它进一步推动在航天领域方
面我国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主要技术方案
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
,共由十五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
阵,本体外形尺寸为2000×1800×2250mm3。飞行状态尺寸2000×8440×3215mm3。
星体采用分舱设计。
结构分系统有结构壁板、承力筒、星箭对接舱、大支架、太阳电池阵的基板和展开机构
等组成。
服务舱有姿轨控、S波段测控、超短波测控、星上数据管理、电源和热控等六个分系统。
电源采用太阳电池加镉镍蓄电池方案。
卫星姿态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对地指向三轴稳定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跟踪和轨道调整方
案。它由测量、控制和执行等三类设备组成。
测控由四个独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组成,具有测速、测距和测角功能,用测距音可
单站定轨。
星上数据管理和测控在地面网站的配合下,完成卫星的跟踪测轨、遥控、遥测和其他管
理任务。
由于卫星在地球地面站视场较小,数据管理分系统采用星上计算机来管理收发的数据,
卫星在故障时能“智能化”处理。
热控以被动式温控为主,电加热主动温控为辅的方案。
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
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
CCD相机有兰、绿、红、近红外和全色等五个光谱段,采用推扫式成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并有侧视功能(±32°)。
红外扫描仪有可见光、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共四个谱段,采用双向扫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可昼夜成像。
宽视场相机具有红光和近红外谱段,由于扫描辐宽达890千米,因而五天内可对地球覆盖
一遍。
三台遥感器的图像数据传输均采用X频段。CCD相机数据传输分二个通道,红外扫描仪和
宽视场相机共用第三个数据传输通道。
图像数据经编码、调制、变频和功放由天线发射出射频信号,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
,被地面站接收。
星上数据收集分系统利用地面设置的几百个数据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气象数据
,通过星上转发器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卫星将用“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我国地面应用的总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