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镇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
全镇辖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庄,1600户,6040口人。
南临西柏坡纪念馆,作为革命圣地,政治优势显著,背靠京、津、石家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较明显。
全镇以旅游业和绿色食品开发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自然状况: 西柏坡镇位于太行山东麓,区域总面积5.5万亩,林地面积2.7万亩。
该区域拥有华北地区内陆最大水面,水面面积达7000亩。
该地区地处暖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2.5℃。
光辉历史:西柏坡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民国时始称西柏坡。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有着光辉的历史,西柏坡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革命战争年代,西柏坡人民踊跃支前,参军参战,有200多名柏坡儿女光荣牺牲;
1958年为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人民从富饶的米粮川搬迁到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面积由原来的5亩变为0.3亩,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特别是1998年岗南水库被定为省会人民饮用水源地后,西柏坡的水产养殖、工矿企业被取缔,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山场禁伐禁牧,畜牧养殖业发展也受到限制,群众致富的路子又被砍断,再一次做出奉献。
交通状况: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距平山县城4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距京石高速石家庄入口处79公里,207国道横贯全境,16个行政村全部分散在国道两侧,公路畅通,交通便利。
旅游状况:闻名全国的西柏坡纪念馆位于镇区中心位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次达50万之多。
西柏坡距北方小桂林天桂山30公里,距佛教圣地五台山90公里,距避暑圣地驼梁70公里,距中山国古都遗址35公里,距温泉疗养度假村40公里,是辗赴以上旅游景点的中转站。镇党委、政府借旅游业迅猛发展之势,修建了西柏坡森林公园,栽植绿化、观赏及各类经济树木180万棵。并在公园内增辟赶考、回归、科苑、十二生肖园等景点24个。景区内空气清新,百鸟鸣啾,柏坡湖碧波荡漾,帆影点点,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同时,还修建了占地300亩,拥有110多个品种,30000余株牡丹的西柏坡牡丹园,每年的4--5月牡丹盛开时,举办牡丹节。
丰富物产:西柏坡盛产柿子、黑枣、优质薄皮核桃、中华大杏、酸枣等干鲜果品和花椒、豆类、花生、谷黍、高粱等山区小杂粮,另外农家散养鸡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也深受游客的青睐。境内有全国知名企业三鹿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奶源基地之一--------西柏坡圣地奶牛养殖场,采用山区无污染的绿色饲料喂养,封闭式机器挤奶,现正实施扩建工程。
社会事业
(1)西柏坡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境内有中学一所,希望小学三所,学生入学率达100%。
(2),镇区中心有卫生院一座,村村设有卫生所,基本满足了病人看病的需求。
(3)西柏坡文化站是河北省试点文化站之一,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文化站备有图书室、电脑室、多功能教室和健身、音乐器材,功能齐全,条件优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风土人情:西柏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凤凰山、卧虎山、唐塔垴、将军坡、母亲岭、驴山等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西柏坡人杰地灵,中央各部委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