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自然地理邯郸县地处平原,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环抱邯郸市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县东西长 32 公里,南北宽 26 公里,下辖 5 个镇、 6 个乡、 2 个社区, 258 个行政村,总面积 522 平方公里,总人口 38.49 万。市区经济、科技、文化的强烈辐射和城乡交流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海拔在 115 米以上,东部为洪冲积扇形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平均海拔 52.8 米。境内有紫山、葛山,昔有“紫山晚霞”、“葛山红叶”等景致,境内有 5 条河流。

邯郸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一年中四季分明,春天阳光明媚,夏季雨量集中,秋季金风送爽,冬季瑞雪飘扬。

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无烟煤地下储藏量达 3.4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1.6亿吨。铁矿石远景储量2291.7万吨。耐火土总储量298万吨。膨润土总储量40亿吨。高岭土储量4亿吨。在代召乡境内开采的地下水温度高达70℃。

县境内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邯济、邯长铁路横穿东西,京深高速公路、 107 、 309 、邯大、邯武、邯临、邯峰等国家、省级公路与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便利的交通网。

历史沿革邯郸县历史悠久,公元前 546 年就有文字记载,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邯郸县最早的设置是在汉高帝 5 年(公元前 202 年),之后历朝历代行政区划多有变化,但基本都保留邯郸县。 1945 年邯郸县解放,属冀南三专区, 1949 年后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公署, 1958 年邯邢二专合并,撤销邯郸县, 1961 年邯邢分开,恢复邯郸县, 1948 年划归邯郸市辖县。

经济发展“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实现“三个翻番”,2004年该县跻身全省十强县。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将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18.5%;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5.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00元提高到8968元,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22元增加到4440元,年均增长9.5%。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无烟煤、石灰土、膨润土、高岭土、耐火土、砂岩等,其中,煤炭储量约3.5亿吨,膨润土储量约7-8亿吨,高岭土储量约为1.78亿吨。

水资源:境内有滏阳河、支漳河、输元河、沁河、渚河五条河流,境内总长94公里。全县有小型水库12座,总蓄水能力1281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邯郸县名胜古迹甚多,其中被定为省、市、县重点保护的有100多处,闻名中外的有吕仙祠和赵王陵、马服山、乐毅墓、涧沟墓群、涧沟龙山文化遗址、圣井岗、吕祖坟、罗敷潭、扳倒井等。

城郊农业已具雏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发展“三化”(无害化、工厂化、设施化)农业为突破口,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调整种植业,改扩林果业,优化养殖业,发展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包装、加工、运

邯郸县

销业,努力培育特色林果和特种养殖两大主导、支柱产业,实施产业推动、龙头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城郊型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形成了养兔、养鸡、养鹅、林果、蔬菜等5大农业主导产业。

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在继续抓好企业改制的基础上,主攻增量调整,围绕“三高”(高科技、高利税、高创汇)上技改、扩增量,围绕“三名”(名牌、名企、名人)培育支柱企业、立县项目。全县涌现出了亨健矿业有限公司、金鑫铸管有限公司、丰泰合金铸造有限公司、精密无缝管有限公司、跨世特冶金铸造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了雪驰集团、华盛集团、昌森集团、恒山通用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三名”企业,其中“雪驰”牌羽绒服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新上了鑫磊油汽混输泵、裕泰机制焦、金源铁矿等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广阔的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服装、煤炭、建材、冶炼、铸造、机械加工、经纺化工、木器制造、彩印、医药、电子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充分利用和发挥独特的城效优势,大力加强市场建设,并立足“三大”(大市场、大融资、大流通),重点发展了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使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起来。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工作从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到推进教育改革迈出了三大步,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配套的教育体系。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树立邯郸县形象、促进城郊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制定了水利设施、电力设施、乡村道路、通讯设施五年建设规划,推进了全县整体形象的改变。到目前,全县25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顺利建成了农村电气化县。沿路村镇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改造建设,使城郊农村形象焕然一新。一个集办公区、商贸区、居住区于一体,功能完备、实施齐全,既与市区相连,又自成一体的城建小区鹤然屹立在市区东部。随着107国道、309国道、邯大路、滏东路、东环路、南环路等穿越邯郸县境内的主干道的拓宽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安康、交通便捷、充满现代气息的邯郸县展现在世人面前。

政区划分2002年底,邯郸县面积521.3平方千米,人口38.49万。辖5个镇、6个乡,25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邯郸市陵园路190号。

河沙镇镇镇政府驻南街村。面积48.26平方千米,人口3.52万。辖33个行政村:南街、西街、北街、东街、徐庄、西堡、马堡、辛里、范庄、夹堤、小提、王庄、贺庄、苗庄、南泊、李庄、裴庄、柴庄、阎庄、朱冀庄、南大屯、史东堡、七岔道、东提堡、南文庄、王东堡、南榆林、西提堡、梁家町、邢东堡、北榆林、北文庄。

黄粱梦镇镇政府驻黄粱梦村。面积63.1平方千米,人口5.13万。辖26个行政村:黄粱梦、西来马、芦英堡、东鸭池、西鸭池、西三家、东三家、贵龙岗、十五里铺、胡村、官前、高北、燕庄、官后、薛庄、袁庄、丛东、丛南、丛西、祝村、苏里、大庄、冯村、岳洼、丛北、高南。

户村镇镇政府驻户村。面积40.1平方千米,人口2.57万。辖17个行政村:户村、林村、霍北、宿庄、涧沟、蔡河、齐村、肖河、郭河、康河、陈岩嵛、牛叫河、张岩嵛、葛岩嵛、东常赦、西常赦、酒务楼。

北张庄镇镇政府驻北张庄村。面积43.5平方千米,人口2.49万。辖17个行政村:北张庄、南羊井、北羊井、廿里铺、西孙庄、大隐豹、小隐豹、小张庄、董二庄、王湾、陈岗、郑岗、河边、东村、西村、郭庄。

尚璧镇镇政府驻东尚璧村。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4.16万。辖16个行政村:东尚璧、西尚璧、南井寨、北井寨、东孙庄、西孙庄、徐许庄、南亓固、中亓固、后亓固、南屯头、北屯头、吴唐营、常庄、贾口。

兼庄乡乡政府驻兼庄村。面积36.6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17个行政村:兼庄、北陈庄、东柳林、东辛庄、东填池、西填池、爆台寺、南程庄、汉巴庄、耒马台一街、耒马台二街、耒马台三街、耒马台四街、耒马台五街、东军师堡、西军师堡。

代召乡乡政府驻代召村。面积44.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辖27个行政村:代召、贾庄、梁庄、刘庄、贾堡、西井头、裴堡东、东王庄、前井头、后井头、小裴堡、高里堡、曹乐堡、东聂庄、裴堡西、大乐堡、小乐堡、西聂庄、张策后、堤南堡、张策前、邢胡庄、城东堡、杨胡庄、李胡庄、西大夫庄、东大夫庄。

三陵乡乡政府驻姜三陵村。面积56.6平方千米,人口2.48万。辖25个行政村:姜三陵、张三陵、薛三陵、陈三陵、中三陵、李三陵、西官庄、前郭庄、后郭庄、王李庄、西袁庄、西陶庄、东陶庄、北高峒、寺西窑、郑村、姜窑、周窑、两岗、工程、黄窑、陈窑、郭窑、高窑、曹庄。

康庄乡乡政府驻康庄村。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2.66万。辖24个行政村:康庄、张庄、中庄、师窑、姬庄、贾沟、石坡、乔沟、西高河、西望庄、东高河、东望庄、于二庄、蔺家河、大河坡、东店子、西店子、北李庄、前牛叫、后牛叫、南牛叫、南李庄、会星头、停驷头。

南堡乡乡政府驻南堡李村。面积53.7平方千米,人口5.10万。辖40个行政村:南堡李、刘王庄、李南留、谢南留、王南留、院上宋、陈上宋、李上宋、东小屯、北堡高、北堡张、北堡王、北堡杨、常张策、刘高庄、东城子、西城子、宋张策、刘巩庄、赵张策、北寨张、北寨中、北寨前、西留庄、南寨中、南寨前、南寨崔、南上宋、李家口、中寨、刘村、北泊、西前、沙口、孙庄、赵庄、西后、崔曲。

南吕固乡乡政府驻东召里村。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2.94万。辖16个行政村:东召里、西召里、南吕固、东扶仁、西扶仁、四留固、皮条屯、七方、毛街、前街、招贤、后街、东街、南街、西街、邵庄。

2003年底,邯郸县辖5个镇(河沙、黄粱梦、户村、北张庄、尚壁)、6个乡(兼庄、代召、三陵、康庄、南堡、南吕固),258个行政村。

2006年3月,北张庄镇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见: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邯郸县北张庄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2006】42号)至此邯郸县管辖乡镇由11个减为10个,人口由38.6万减为36.1万,面积由522平方公里减为478.5平方公里,行政村由258个减为241个。。2 个社区:明珠社区、安居社区

旅游资源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环抱邯郸市区,是成语典故之乡、古赵文化和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3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县域面积522平方公里,辖5镇6乡、2个社区、254个行政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一大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域内有国家、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遗迹100多处。

近年来,邯郸县政府特别重视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全县旅游环境,使全县旅游产业进一步壮大。邯郸县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共有景区点20余处,其中,宗教旅游资源有闻名世界的黄粱梦吕仙祠、有省级文保单位圣井岗,还有月爱寺、吕翁祠、广济宫等;自然旅游资源有紫山、九龙湖、古石龙、罗敷潭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相互交织,让人回味无穷。为了提升邯郸县旅游的知名度,邯郸县近年来加大了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加大文物景点的升级改造,营造了发展大旅游,建设城郊旅游线的良好氛围。日前,邯郸县的广大旅游工作者正在积极谋划邯郸县旅游美好的蓝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邯郸县一定会成为冀南大地的旅游胜地!邯郸县文化旅游局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于2002年机构改革时成立,同年8月份完成了人员划分和科室组建工作。局下辖7个单位,分别为文化馆、图书馆、文保所、演出公司、电影公司、书店、剧团,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47人,其中局机关23人,两馆一所15人,电影公司10人,书店50人,剧团34人,演出公司5人。其中,县电影公司、书店、剧团均属于自收自支、独立核算单位。2005年更名为邯郸县文化体育旅游局。

文化方面,主要担负着繁荣全县群众文化生活、依法管理县域内音像、图书、网络、歌舞、娱乐演出、印刷六大文化市场的任务。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6家、其中音像7家、图书经营单位3家、网络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场所19个、印刷经营单位18家。在我局的严格管理下,这些经营单位都能按照要求守法、诚信经营,秩序良好,为丰富全县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较大贡献。

旅游方面,承担着全县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业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等工作,同时,去年依托龙腾旅游开发中心并作为开发业主,对石龙景区进行了初步建设,并带动了我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全县主要景点有:古石龙、月爱寺、广济宫、圣井岗、吕祖墓、紫山、九龙湖等。

文物方面,县境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赵王陵),省保单位5处(圣井岗、林村墓群、北张庄墓群、龟台寺遗址、涧沟遗址);市保单位16处,县保单位42处。主要职责是做好全县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工作和县域内征用地建设项目的文物勘探工作,同时,成立了我县文物勘探队,依法开展文物勘探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