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曦太昊陵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匿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参茂太昊陵后,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臭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
“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像日月那样光明。为纪念祖先功德,春秋时淮阳已建伏羲陵墓。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陈灵公曾陪同孔子观瞻陵墓;三国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陈,拜谒伏羲祠后作《伏羲赞》。唐宋以来,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断扩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庙宇,占地广875亩。
今存陵园内建筑为明代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它分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内古柏夹道、碑刻林立、晨钟墓鼓、声闻数里。
统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个陵园中最大建筑,殿高米,面积390平方米,殿内有高大的神龛,内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项塑像。
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长150多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宽3尺,高15尺,上镛“太昊伏羲氏之墓”七个大字,据传此碑为苏小妹用巾作笔写成。
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