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墓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北朝墓群

位于邯郸市南30公里处的磁县境地内,这一带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土丘100多处。最大的如天子冢,皇姑坟,磨盘冢青冢等,一向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军粮墟“。经发掘证实是东魏,北齐贵族墓葬群。(图为:北朝墓群中俗称“天子冢”的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墓)

经七十年代以后的考古发掘,这些墓分别为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司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北齐高以欢第九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和其十四子高润墓等。这些墓均用绳子纹青砖砌成,墓室结构为单室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外组成。墓道为斜坡状,墓室外平面各呈方形四壁作弧状外,墓道两壁有红,蓝,黑,黄色彩绘。出土文物有珍贵的壁画和大批陶俑,瓷器金币等。其中以出土的茹茹公主墓和最近发掘的高阳皇帝墓不仅出土了大面积的珍贵的壁画而且出土陶俑1800余件,排列成阵气热势壮观,有中国”小兵马俑”之称。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批准,对其中几座破坏严重的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器物,如墓志、壁画、瓷器、陶俑、金币等,从出土器物来看,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仅对6座古墓的发掘,就出土陶俑6000多件。这些器物塑工精美,造型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在发掘的墓中,大多绘有彩色壁画。

东陈村东魏墓共有四座,当地俗称“四美冢”。1974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据墓志,墓主人为东魏尧氏赵君墓。继发掘尧赵氏墓之后,1975年又发掘了一处尧赵氏三子尧峻墓。从发掘情况看,尧赵氏的墓被盗过,许多文物被毁,这次仍出土陶俑136件,日常生活的各类陶俑几乎都有,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文武侍从、奴婢、伎乐等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

1975年对东槐树村高润墓进行了发掘整理。高润墓志记载为“北齐故侍中假黄钺左丞相文昭王”,葬于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这座墓出土陶俑381件,墓室四壁有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其中墓室北壁壁画较为完好,是一幅“举哀图”。高润壁画墓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我国北齐时代的绘画面貌和独特风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页空白。

197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茹茹公主墓,这是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高湛之妻、谙罗辰可汗之女的墓。卒葬于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墓墓道两侧,各有长达21米的彩色壁画,这是东魏画迹的首次重大发现。从墓中出土了各种陶俑1056件及一些陶马、陶骆驼,其数量之多,为全国各地发掘的北朝墓中所少见。在出土的八件金器中,有两枚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金币,对研究东魏时代中国和拜占庭帝国东西方交往关系,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

1987年至1989年,在前湾漳村抢救发掘了一座陵墓,因没有墓志,难以断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就其墓葬规模看,可以断定是一位北齐皇帝陵,极有可能是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或北齐武成帝高湛,或北齐后主高纬)的陵墓。这座墓出土陶俑1800多件,其中有文吏、军卒、鼓乐手、乐舞人、仆人俑等,有立姿、坐姿和骑马俑等,形象逼真。墓道壁画保存有320平方米,主要画面为左右对称的出行队列,有人物106个,显示了帝王葬仪的威严与隆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