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朱亮祖(?——1380),明初将领。六安(今属安徽)人。元末为“义兵”(地主武装)元帅,为朱元璋所俘,遂投降。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役。洪武元年(1368年),随廖永忠取两广。封永嘉侯。后出镇北平(今北京)、广东,以“所为多不法”,在广东时由于接受他人贿赂,帮助当地恶霸,所为不法,被知县道同弹劾,朱亮祖也弹劾道同,由于朱亮祖使用军马,其奏折先于道同被送至南京,朱元璋看到朱亮祖奏折后一时头脑发热,命人斩杀道同。后朱元璋看到道同的奏折后方知道事情真相,下令夺取朱亮祖兵权并押解进京。1380年九月初三被召入京,与其长子朱暹共同被鞭死,朱元璋念其有功,将其保留全尸。

《明史》中的传记《明史—列传第二十》: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从下南昌、九江,战鄱阳湖,下武昌。进广信卫指挥使。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进取广西,克梧州。元尚书普贤帖木儿战死,遂定郁林、浔、贵诸郡。与平章杨璟会师,攻克靖江。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八年同傅友德镇北平。还,又同李善长督理屯田,巡海道。十二年出镇广东。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事见同传。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二十三年追论亮祖胡惟庸党,次子昱亦坐诛。

民间的正面评价秦腔同州梆子传统剧目中有一段《破宁国》。又名《宁国府》、《收朱亮祖》、《天关长》。事见《大英烈》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六回。讲述了朱亮祖的一些英雄事情。叙元末,山东连遭三年荒旱,朱亮祖请银赈济黎民。奸相哈马谗言加害亮祖。元顺帝终将亮祖贬为宁国都尉。在亮祖离开南京赴任途中,哈马暗差张龙、赵虎埋伏观音堂截杀。亮祖刀劈二贼,安全赴任。朱元璋率师北伐,直捣燕京,唯宁国久攻不克。遂遣常遇春为帅,力战朱亮祖。朱亮祖孤军无援,战败被俘。常遇春为国求才,晓以大义,朱亮祖终归降。

《破宁国》剧情简介

《破宁国》别名《宁国府》《天长关》。其中《收朱亮祖》为著名折戏。剧情为:元相萨敦矫诏令脱脱自尽,大臣朱亮祖勘破其奸,被萨敦谗贬宁国府。朱元璋遣徐达攻宁国,常遇春力战朱亮祖,败归。群将无计,康茂才诈降朱亮祖,献城池。亮祖突围登舟,被俞廷玉翻船,于水中擒获。朱元璋以礼相劝,亮祖归降。

朱元璋亲撰的墓志铭《高皇帝御制文集》(明)朱元璋 撰

永嘉侯朱亮祖圹志

亮祖,庐之六安人。元季,率乡里义士御乱,与诸雄战,所在出众,元授以义兵元帅。未几,为诸雄所逼,与诸义兵东越如湏,经梁山、渡芜湖江,放肆掠江东民,与太平州官搆讐江东。会众攻之,亮祖诸义师颇艰。时朕夏六月渡江,采石太平州父老迎之,城降民安。亮祖闻之,亦深惧焉。遣使入降,朕赐赏以银帛之类,令不失元授,惟改年籨朕。是後数月,仍叛入元。与大军战,大军不利,被其俘囚而亡者四千馀众。未几,复战宁国之北,亦为所败俘二千馀。诸将弗克亮祖,时朕急欲拔建业未暇,姑置之。明年,下建业;又明年,东与张士诚战毘陵,下之师。旋命大将军徐达、开平王等为前队慎行伍进,昼夜围亮祖於宁国县。开平王被伤而归国,公某亦被伤还。朕来日至比至之先援兵,已被大将军败,已城下获亮祖。朕谓曰:“还何如乎?”对曰:“事非已!生则力焉,死则死矣!”朕怜其志,壮搥三铁简而生之。後用随军四征,所向勇畧如此者十有一年。遇天下定,授侯爵,自是之後羣官中颇肆智十二年。胡惟庸不法,使镇岭南,作为擅专,贪取尤重,归责不服,已非一时!朕怒而鞭之,不期父子俱亡。就葬己责之地,侯礼葬焉。

后裔情况朱孔昭,明代潜江人,字晦之,号默石子,明永嘉侯朱亮祖八世孙,其先辈从钟祥显陵徙居潜江。朱孔昭曾两赴当时著名的东林书院讲学,可见是学识深厚之人。他种田养母,极尽孝道。庭植紫薇,一本八干,开花时蔚蔚若紫霞,故称所居的躬耕处为紫霞庄。紫薇枝干都是“二十丈许”,中间可放置桌几,“七八人环坐”吟诗,堪称人在花中的奇观。明末柴恪(字慎庵)在城西构寤言亭,沔阳(今仙桃)人费国聘为柴恪两子所作《秋夜集·柴如卿、吉卿两文学园亭诗》,多见“花踪”:“树连枫岸回,花近竹房幽”、“不须留下榻,来就菊花丛”、“竹共儿孙长,花连跗萼红”,花团锦簇,更添亭台美景之胜。费国聘又为柴恪次子柴一德(字吉卿,又作吉民)作《濠上行》,称其“背郭诛茅水一方,浇花灌药何徜徉”。推许柴一德不羡名利,种花植药自娱而逍遥物外的旷达胸怀。清道光举人吴述洵(字竹居),倚县城筑屋数间,叠石为山,因种有数株桂树,命名“丛桂山房”。“花木争妍”,“高低掩映,风景怡人”,主人于月圆之夜与友人坐花前叙谈,深感神清气爽!

后裔家谱图片

朱亮祖
广东茂名《朱氏族谱》第一页

朱亮祖
广东茂名《朱氏族谱》第二页

朱亮祖
广东茂名《朱氏族谱》第三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