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溴素
溴素(Br)

中文名称: 溴素

英文名称: Bromine

中文别名: 溴,水溶液

CAS RN.: 7726-95-6

分 子 式: Br2

物化性质:

性状 红棕色发烟液体。

熔点 -7.2℃

沸点 58.78℃

相对密度 3.119(2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解度为3.58g/100ml水(20℃);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煤油及二硫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也溶于盐酸、氢溴酸和溴化合物溶液。

用途:

主要用作制取溴化物,并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摄影材料、灭火剂、选矿、冶金、鞣革、净水等部门用作普通分析试剂、氧化剂、乙烯和重碳氢化合物的吸收剂及有机合成的溴化剂

溴素上游原料

纯碱、二氧化硫、硫酸、氯气、氯气(液)、烧碱、锌

溴素下游产品

氢溴酸、氯化镁、亚溴酸钠、溴化钠、溴化钙、溴化锂、溴化镁、溴化锰、溴酸钠、溴酸钾、溴化钾、溴化铵、三溴化磷、2-溴吡啶、5-氰基吲哚、间溴苯甲醚、四溴苯酐、四溴乙烷、2-氯-4-溴苯酚、1,1-环丁烷二羧酸、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四苯硼钠、1,2-二溴乙烷、氢溴酸、苯扎溴铵、紫外光引发剂907、溴化肼 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轻度中毒时,有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或呕吐;吸入较多时,有头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眼睑水肿及痉挛。有的出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人出现过敏性皮炎,高浓度溴可造成皮肤灼伤,甚至溃疡。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征候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750ppm,9分钟(小鼠吸入)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强烈反应。腐蚀性极强。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甲基橙比色法;溴化银比浊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皮]

前苏联(1975)饮用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2mg/L

日本 水产用水水质标准 1.0 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