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修齐治平

成语 修齐治平

发音 xiū qí zhì píng

解释 精炼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称儒家用语。“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能适应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统治的需要。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示例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