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纪元

【本书目录】
一、引子
二、死星
三、选拔
四、大学习
五、交接世界
六、纪元初
七、惯性时代
八、美国糖城时代
九、超新星战争
十、创世纪
尾声
后记
【作者介绍】
刘慈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曾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三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因气势恢宏、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刘慈欣认为:科幻不是一种消闲文学,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她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创造美好未来宏大努力的一部分。
【作品资料】
《超新星纪元》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于1991年的长篇科幻小说。
【内容简介】
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超新星纪元。
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人类开始大量死亡。而人们也发现孩子,特别是12岁以下的孩子症状很轻或根本没有。后来知道这与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有关,年龄越大这种功能就会越差。几天后,地球上13岁以上的人全部死亡。
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这个社会已经完全改变了。
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后,孩子们开始重新让世界变得有序。两个孩子晓梦和华华担负起了拯救国家的使命。超新星的能量使孩子们暂时拥有了无尽的电力资源,在超级计算机“中华量子”和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的帮助下,国家政权迅速地重建起来,并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令人吃惊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超新星纪元最初的新秩序。全国的孩子们在较大的孩子们的指导下首先解决了生存问题,然后通过全国网络召开了超新星纪元第一次全国大会,孩子们一致通过了“建立好玩的国家”的决议。随后经历了美梦时期,沉睡时期等几个历史时期,逐渐成熟起来。
世界上众多由孩子领导的国家之间开始进行接触,矛盾冲突也逐渐明显。在大人们的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武力,使用大人留下的各种武器,孩子们想玩游戏一样进行战争。战争愈演愈烈,最终甚至发展到动用核武器的地步。
在孩子们真正长大以前,新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说的后记】
小说描述了一个让人穷尽想象力的世界,一个只有孩子,美好而又可怕的世界。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在一片黑暗中,你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慢慢地向着某个方向走,黑暗中你看不清他们的身影,但那两只手使你的精神踏在坚实的大地上。突然,那两只手松开了你的手,你徒劳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想找回那两只手,你绝望地大喊,无际的黑暗吞没了你的声音……
【对后记的评论】
这可能是每一个人在童年都做过的梦,黑暗中丢失了爸爸妈妈的手,是每一个孩子最恐惧的事。
这也是全人类最恐惧的事,这恐惧深深地根植于人类文明之中,使得古老的宗教在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黑暗而幽深的宇宙,人类徒劳地想抓住一双并不存在的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世界已经是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孩子世界了,全人类就是一个找不到双亲之手的孤儿,心中充满了恐惧和茫然,同时,任人性中幼稚和野性的火苗燃起,最后燃成了疯狂的毁灭之火……我们甚至远不如小说中的孩子们幸运,在大学习中没人教我们。
……
书中的这段描写,是作者童年的真实经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一个追梦的旅程,与其他虚幻的梦不同,科幻创造的梦就像那道彩虹,是连接着大地的真实存在,是太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它终将消失,但我们会发现自己已在追梦的路上前进了不少,长大了不少。”

【全本珍藏版目录(2009.4)】
引子
一、死星
二、选拔
三、大学习
四、交接世界
五、超新星纪元初
六、惯性时代
七、糖城时代
八、美国糖城时代
九、超新星战争
十、创世纪
附记:蓝星星
全本珍藏版完全超越了以往版本,刘慈欣重新阐释了对孩子世界的乐观情绪。
文摘
大量子
国家信息大厦远看呈一个巨大的A字形,它在超新星爆发之前就已基本建成,是数字国土的中心。数字国土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宽带网,是互联网的升级产物,也已在超新星爆发之前基本建成,这成了大人们留给孩子国家最好的礼物。设想中的孩子国家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都比大人时代要简单得多,这就使以数字国土为基础管理国家成为可能,这样,国家信息大厦将成为孩子中央政府办公的地点。
总理带着一群孩子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来到信息大厦。当他们走上大门前宽阔的台阶时,守卫大厦的哨兵——脸色苍白,嘴唇因高烧而开裂——向他们敬礼,总理走到一名哨兵面前默默地拍拍他的肩膀,哨兵可以看出总理的身体也一样在虚弱下去。
大人们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大学习开始后六个月,全世界便开始了交接准备。
进门前,总理停下脚步,转身看了一眼大厦前阳光下的广场,孩子们也随着总理停下来看着广场,那里,蒸腾的热浪使空气像水珠一样颤动着。
“已经是夏天了。”一个孩子低声说,而在以前的这个时候,北京的春天才刚刚来临。
超新星爆发对地球的另一个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冬天消失了。刚刚过去的冬季气温一直保持在十八摄氏度以上,大地的绿色一直没褪,实际上是过了一个长长的春天。
对于地球气温升高的原因,科学界有两种理论解释。一种被称为爆发学说,认为是超新星爆发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另一种是脉冲星学说,认为气温上升是由于超新星的残骸脉冲星的能量引起的。比起爆发学说,脉冲星学说提出的机理更为复杂。目前已观察到,脉冲星产生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天体物理学家们猜测,宇宙中其他的脉冲星周围也存在着这样的磁场,只是因距离太远而从未被观察到。现在,脉冲星只有八光年远,整个太阳系都处于磁场之中。地球上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导体,在地球的运行中,这个导体切割脉冲星磁场的磁力线,在海洋中产生电流,这时,地球就成了一个宇宙发电机的转子。这种电流从局部看很微弱,完全不会被航行于海面的船只感觉到。但它分布于地球上的整个海洋,总体效应相当可观,正是这种海洋电流产生的热量使全球升温。
在以后的两年内,全球气温的急剧升高将导致极地冰川和格陵兰冰原融化,升高的海平面将淹没所有的沿海城市。
如果爆发学说正确,气温上升是由于超新星爆发产生的热量引起的,那么全球气温将很快恢复正常,地球各大冰川将逐渐恢复,海面会缓慢地下降到正常位置,世界将只是经历一场短暂的大洪水。
如果脉冲星学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