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希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桂希恩
桂希恩

桂希恩(1937年-),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医生,中国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最早发现者。因其在艾滋病教育、预防、关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贝利马丁基金会颁发的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唯一得主,2004年度中国中央电视台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

个人经历1960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后志愿赴青海省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医疗工作。

1976年,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1981年,到美国进修学习,第一次认识到艾滋病病理和临床表现。此后再次赴美进修。

1999年7月,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调查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情,发现该传染病是艾滋病,随即向河南省上蔡县政府报道疫情的严重性,但未获理睬。相反,河南省当地政府以“破坏了上蔡县的形象,影响了上蔡县的经济发展”为由,宣布桂希恩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强行阻拦他进村开展更多调查。为了尽早获得该村疫情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他被迫秘密进入上蔡县,并在多位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悄悄深入文楼村调查。同年10月,带着上蔡县文楼村的详细调查报告去北京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疫情的调查结果,得到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

桂希恩
桂希恩接受贝利马丁奖

2000年,继续赴河南省调查艾滋病疫情,依旧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有当地官员认为桂希恩作为湖北医生,“不该管河南的事情”。后到其他地方调查艾滋病疫情[4]。

2001年,将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全面检查,却引发一些周围人群的恐慌。为了证明艾滋病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打消人群的顾虑,将这5名患者带到家里同吃同住。被媒体报道后,桂希恩广受赞誉,此后致力于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2004年2月28日,因其在艾滋病教育、预防、关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贝利马丁基金会(Barry & Martin's Trust)颁发的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Barry & Martin's Prize)唯一得主。基金会创办者英国人马丁·哥顿(Martin Gordon)亲自来到武汉市为他颁奖。同年6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武汉市,登门看望了桂希恩,感谢和赞扬其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了中国和世界媒体的广泛报道。

从2004年开始,桂希恩先后开设了湖北省基层骨干医务人员培训班、卫生部艾滋病临床医生进修班。

2005年2月1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桂希恩成为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

2005年9月9日,在2004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桂希恩摘取了湖北省最高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金50万元。省科技厅在桂希恩的获奖材料中写道:他始终跟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始终深入农村,深入疫区,其研究紧密结合实际,其成果直接服务社会。

2005年10月底,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全球18名医疗英雄,其中之一就是桂希恩。[3]

所受奖励1990年湖北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

1990年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人员

1992年湖北省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

1992年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

1995年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7年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武汉大学师德标兵

2003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2003年获贝利—马丁奖

200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8年白求恩奖章

工作简历1955年9月--1960年8月 武汉医学院医疗系

1960年9月--1961年12月 青海省卫生厅

1962年1月--1970年7月 青海省卫生防疫站地方病科医师

1970年8月--1976年9月 青海省尖扎县医院医师

1976年10月至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