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贡茶
南谯贡茶,南谯贡茶原于佛门,取之地名,成名于宋。据县志记载,南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滁州为新昌郡(治于新昌城,今滁城),梁大同二年(536年)立谯州,陈太建七年(575年)始称南谯洲。据传说,隋炀帝出巡到扬州,从平山堂寺僧敬献的弥陀寺云雾茶品尝后,大加赞赏。宋时,皇甫山弥陀寺主持悟真大师云游南方,从川贵带回茶种,种在南、北两将军山山坞中,山高云低,风轻雾浓,喜得云雾滋润,茶树生长繁茂,僧人于云雾朦胧时摘取新芽,自己焙制,香味极佳,称为“云雾茶”。史料《安徽茶经》中记载,“宋朝,池州九华和六安寿州的龙芽,休宁的白岳金芽,全椒南谯茶,都是名茶,驰名全国。”《滁州乡土志》载:“后汉,滁州并入全椒县”,因此,宋时写全椒南谯茶不足为奇,现琅琊寺有石碑“南谯阿弥”为证,可见,宋时的南谯茶产于滁州南谯区。明·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品饮弥陀寺茶别具一格,喝入口中细评,神清气爽,香甜醇正,遂令滁州岁岁敬送云雾茶。据史料记载,明《南京户部志》云:“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奏准,朝中供库岁用茶。芽茶,坐派徽州府三千斤,....”;叶茶,徽州府二千斤,滁州二百斤,广德州三百斤.....”,至此,滁州茶叶正式载入史册。
地理环境独特,孕育优良品种。历史上南谯贡茶产于弥陀寺门前山洼坡上。弥陀寺坐落在皇甫山林场内,周围群山环抱,林竹苍翠,绿树成荫,寺旁山泉流水潺潺,百鸟啼鸣,自然风景十分优美,素有“小江南”之称,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茶树种植在泉溪两侧,这里,山高林茂日照短,雾雨多而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酸度适宜,排蓄水良好,...... ,十分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的形成与积累,符合“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的条件,安农大茶树育种教授杨维时赞叹说:“皇甫山茶园自然条件甚优,本省除黄山外,可与其他名茶产地媲美。”
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促进了茶树生长。经过1979--1980两年实地观测,弥陀寺茶树生育特点明显。一是芽叶生长速度快,比施集茶场茶树早5—7天;二是新稍生长旺,比其它地方茶树芽叶长0.5—2.5厘米,且芽长于叶,叶片肥大厚实,叶质柔软,叶色深绿光润;三是茸毛多,春茶叶背披满茸毛,夏茶仍显见。这些都是优良品质的基础。
成品茶有名茶特色。制烘青,显清香,芽壮叶肥,很象猴魁;制炒青,味醇甘,显栗香,与屯绿相近;内在化学成分化验结果更是喜人,茶多酚含量,烘青33.38—36.08%,炒青35.09%,近似大叶种;氨基酸含量,烘青3.14—3.58%,炒青2.89%,也很高。这两项指标充分显示出弥陀寺茶树的自然超群品质。
推陈出新,争创名牌。南谯贡茶立题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析内在成分,视其研究价值(已完成);二是推陈出新,利用贡茶之名扬滁茶声誉,促茶叶生产发展。从1981年开始,原滁州市农业部门就着手研制新名茶,经十余年努力,到1993年区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双双荣获省名茶称号,同年西涧春雪获农博会铜牌奖,荣获国家级名茶称号。现在该区名优茶生产已进入系列化,有国家级名茶西涧春雪,省级名茶西涧雪芽,地方名茶普贤云雾,地方优质茶施集毛峰、烘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