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论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朝谢赫千古“六论”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谢赫六论法为中国书画确立了千古不变的评判准则,我们学书画的都要

仔细体会一下: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经营位置(即构图);四曰:因物相形;

五曰:随类赋彩(即设色);六曰:传移模写(临摹)

从排列顺序上看,书画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但气韵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后五条。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甚至后来中国画理论中有"线(笔)生气"和"墨求韵"的"笔情墨韵"的气韵理论。至此,摄影怎样才具有民族性已十分明晰,就是在线条和形态上要表现"气"的审美心理,而在色彩上则要合乎"韵"的审美准则。故此摄影要从我国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同时又发挥摄影的特点才是探索摄影民族性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