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
( divergence)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可近似地看作为点震源,它在介质中形成的地震波具有各种形状的波前。当波离开震源传插时,波前面不断扩大,导致单位波前面积上波的能量不断减小,这种现象叫做发散。根据波前的形状,通常可分为球面发散和柱面发散。前者,波强度的变化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后者,波强度的变化与距离成反比。
数学分析中的发散
在数学分析中,与收敛(convergence)相对的概念就是发散(divergence)。发散函数的定义是:令f(x)为定义在R上的函数,如果存在实数b>0,对于任意给出的c>0,任意x1,x2满足|x1-x2|<c,有|f(x1)-f(x2)|<b,则函数为发散函数。这条定义来自柯西收敛定则的反定则。
中医学术语:发散是指邪气侵入体表时通过解表散邪的方法而达到发汗祛邪的目的。
发散是一种思维模式,称为发散思维,这里所说的发散性思维是指与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例如7+4=11,这就是聚合思维,而如果问:“还有哪些数相加也为11呢?”这就有多种结论,这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对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呢,这里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的自我培养:
(1)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自己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例自己在短时间内写出包含“木”的所有的汉字,每个人写出的个数的不同,这就是一个人流畅性的区别。
(2)变通性。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自已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自己所写出的包含“木”字的汉字中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包含结构、半包含结构,如果所有结构的汉字都存在说明一个人的变通性较好。
(3)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新颖性是指一个人提出的观点和产生的想法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