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角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沙漠角蜥

科 名:鬣蜥科

中文名:沙漠角蜥

学 名:Phrynosoma platyrhinos

属 名:phrynosoma

食 性:以蚂蚁为食。

分 布:美国,墨西哥。

.

形态特征:全长7-13公分,头部也具有冠状短角,腹部鳞片平滑,且腹背交界处覆有一排须状鳞列.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岩或草稀的砂地,分成2亚种

沙漠角蜥是原生美国的小型蜥蜴.目前经过确认的角蜥共有14种,其中八种分布在美国,其他六种则分布在墨西哥.由于数量众多,只有海岸角蜥(Phrynosoma coronatum)一种列入CITES II保育.这些奇特的蜥蜴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远超过人类,大约在1500万年前就有了,那时连哺乳类都尚未出现就更不用说人类了.对于这些老前辈们,我们更应该肃然起敬.

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角蜥以美国的沙漠角蜥和圆尾角蜥(Phrynosoma modestum)居多数.而又以沙漠角蜥的体色较为出色,变化也较大.属名Pheynoaoma其实是指蟾蜍体型,因此早期角蜥多被误称为角蟾.

沙漠角蜥栖息在气候非常干燥的半沙漠地区,也分为两个亚种: 北部大盆地沙漠的 P. p. platyrhinos 和南部莫哈维沙漠及索诺南沙漠的P. p. calidiarum.在宠物市场上并未做区分.基本

上沙漠角蜥是以头上的四枝长角而得名,属于个性温和的蜥蜴类,它们最

为人熟知的特点就是以蚂蚁为主食.而且不是任何蚂蚁都吃,是以收获蚁

(Harvester ants/Pogonomyrmex Spp.)为主.收获蚁在美国有22种之多,全部分

布在西部,只有一种在东部,因此正好与角蜥的分布区吻合.这种体型长

达0.5-1公分的大型蚂蚁含有高量的蚁酸是长期成功饲养角蜥不可或缺

的养份.美国有专门繁殖场繁殖收获蚁,价格与蟋蟀差不多,一只角蜥一

天可吃20-100只蚂蚁,花费颇为惊人.不过可以和蟋蟀及面包虫交替喂食.

沙漠角蜥有冬眠的习性,气温低时会将身体埋入砂中,晒太阳时会将身体摊成扁平状,以便吸收最大的热能,同时体色可以随温度及环境变化,伪装的技术高明,全身长满棘刺,对一般掠食者来说也有很强烈的吓阻作用,因此角蜥在野外可以说竞争力十足. 不容易被淘汰.饲养时同样需要较强的光照.

沙漠角蜥的雌雄辩别可以观察泄殖腔的凸起来决定雄性,在体型上雄性比较瘦小,雌性较肥大.通常在冬眠后进行交配,在五月间产卵,雌性每窝产7-13颗卵,孵化期约50-60天.在同一年当中雌性可以产两窝卵,以小型蜥蜴来说算是十分多产,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如栖息于山区的短尾角蜥(Phrynosoma douglassii).进化为卵胎生可以确保卵不会受到低温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