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

【现代范晔——美丽的体操精灵】汉语姓名:范晔
英语姓名:Fan Ye
俄语姓名:Фань Е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年10月23日
身高:148cm
体重:33kg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最喜欢的颜色:白、蓝、粉
项目:体操
强项:高低杠 平衡木
最大的优势:身材修长 艺术表现力强
最大的困难:能力不够
最大的梦想:夺取高低杠世界冠军
近况: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系
范晔的辉煌战绩范晔5岁开始练习体操,2003年在自己的首个世界大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就一鸣惊人夺得了平衡木的世界冠军,而她此前仅参加过一次全国比赛,最好成绩都没有进入前三名。
主要成绩
200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高低杠第四名;
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冠军。
2005年 十运全能冠军、高低杠铜牌、自由体操银牌;
2005年 东亚运全能平衡木冠军;
2005年 科特布斯世界杯高低杠冠军,平衡木第三名;
2005年 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全能冠军,平衡木第二,自由操第二,高低杠第三。
范晔练体操的故事漂亮、聪明、运气好,说到河北体操队的世界冠军范晔,总离不开这样的字眼,在采访范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提到小姑娘刻苦训练的情况,但我想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范晔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走到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肯定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她的智慧肯定也是过人的,亚洲体操锦标赛期间,本报记者近距离接触世界冠军,全面了解了这位很有希望在明年奥运会上夺金的河北小丫。
关键词:伯乐
体操界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越是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队员,越是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范晔的同门大师姐莫慧兰,比如大红大紫的刘璇,范晔也曾经受到冷遇。如果不是遇到慧眼识珠的河北体操队教练刘桂成这样一个伯乐,或许范晔早就离开了体操事业。
范晔走上体操之路纯属偶然,小时候调皮的小范晔身体不太好,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就把她送到了体操幼儿园,当时他们对体操并没有多少了解,也没有把女儿培养成体操冠军的目标,就是希望运动能让宝贝女儿的身体好一些,甚至在范晔已被选入省体操队的时候,一家人还没有下定范晔练体操的决心。1999年前后,范晔进步缓慢,母亲心疼女儿,父亲也想放弃,范晔差一点儿就要离开体操。
范晔是带着伤来到国家队,膝关节有伤,左脚的大拇指骨折,再加上素质较差,基本技术比较差,根本就做不了几个难度高的动作,所以当时国家队里没有一个教练能看上她,最后刘桂成教练看到这个小孩儿身材比较好,有几个动作的感觉还不错,将范晔留到了自己的组里。不过刚进国家队,整整一年的时间范晔都在养病。2002年范晔开始走向正规,首先开始恢复训练,到2002年底冬训的时候就开始上难度,搞编排,练习成套的动作。到了2003年春天范晔就从众多的小队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和她一起进国家队中惟一一位留下来的队员。
关键词:美丽
中国体操好像有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注重难度,好多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动作难度都非常大,但缺乏美感。而范晔恰恰在这一方面与众不同。范晔最大的特点就是漂亮,不仅长相漂亮,而且动作舒展大方、漂亮。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舞蹈性最强的自由操项目上,范晔的动作非常有味道,那种美的感染力总能博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世界体操锦标赛前,河北体操队总教练黄健只对范晔提出一个要求:“范晔,这次世界体操锦标赛,黄教练不向你要求别的,只要你能把自己的美表现出来,赢得个东方美人的称号就可以了,拿不拿冠军都无所谓。”
一身轻松的范晔在美国体操世锦赛上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预赛拿到一个第一、一个第三,并最终在平衡木项目上拿到金牌。所有在场的观众都非常喜欢这个身材修长、清秀漂亮的中国小妞,尤其是那甜甜的笑容,更是征服了许多观众的心。
关键词:冠军
世界冠军没拿过全国冠军,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范晔的世界冠军就是在没有任何头衔的情况下拿到的,没有拿过亚洲冠军、没有拿过全国冠军,甚至连青少年级别的冠军都没有拿过。
在出征世锦赛前两个多月的时候,范晔刚刚被调整到一队。刚合组的时候,范晔情绪相当低落,组里的队员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白丁”,张楠、康欣不用说,陈淼洁、李娅也都曾拿过亚洲冠军、全国冠军。同她们比起来,范晔感觉自己简直一无是处。关键时候,来自母队的支持给了她自信。
黄健说:“当时范晔打电话来,情绪特别不对头。我就直截了当地问她,是不是觉得比不过她们?范晔点头说是,我告诉她,你到底好不好咱就一项一项的来说,你看高低杠怎么样,你的一套动作起评分高,还有别人都没有的创新动作连接,教练是不是经常夸你做得漂亮?法国外教自由操编一支舞每人500美金,惟独就送你一套,不收费,还不是因为你的动作优美漂亮与众不同?有了这个优点,起码你可以和她们拼一拼了,再加上平衡木,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但也不弱,是不是?”
黄健的反问解开了范晔心里的大疙瘩,范晔再也不感到“矮人一头了”。有了自信心,范晔开始了质的飞跃。这个“白丁”最后加冕了体操世锦赛平衡木的皇后。
关键词:狡黠
范晔是个个性鲜明的孩子,如果她不理解、不能接受的东西,她绝对不练,无论是在河北队还是在国家队,范晔都出现过撂挑子的现象。但是范晔也非常诚实,世界体操锦标赛夺冠后,省体育局的领导前去看望她,因为当时赞扬的声音太多,担心范晔忘乎所以起来,就问范晔:“你现在还有什么不足吗?”
小姑娘老老实实地回答:“我的训练作风比较差,太懒,能力也还不行。”这一回答让关心她的人放心了。但面对记者的采访,小姑娘却不肯承认自己有惰性了:“我的能力比较差,有时候有些动作一下子做不出来,但这并不是说我的训练作风不好,我也很努力。”
河北体操名将范晔被誉为中国的"霍尔金娜"。她是现役国家体操队中第一个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她也是中国体操冲击北京奥运会的中坚力量。美丽范晔,汗水与智慧相融,换回的是一枚枚奖牌;欢笑和眼泪交织,书写着自己绚丽多姿的无悔青春。
十年磨剑,尝遍酸甜苦辣小时候的范晔又胆大又淘气,在家里她把沙发靠背当"独木桥"来来回回地走,一个偶然的机会,范晔走进了体操房,那是1992年5月,范晔才刚刚4岁半。
范晔从小体质弱,力量小,练体操她付出了比孩子大的多的努力。范晔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河北地区的幼儿体操大赛在保定举行。范晔在赛前训练中学习新动作的"踺子小翻后空翻",教练保护她做了几遍,然后让她自己练习做分解动作。范晔性急,上来就是全套。跟头翻到空中,她害怕,想收收不回来,动作变形,落地后肘部着地造成轻微骨裂。那是她第一次因为练体操受伤,妈妈吓坏了,一度不想让范晔练体操了。但已经痴迷的范晔不肯放弃,她也因此受了更多的苦。
2001年2月,范晔兴冲冲到国家队报到,没想到迈进国家队的第一件事是养伤。进国家队,范晔左脚脚趾骨折,刘桂成告诉范晔:"有伤也要来,做不了整套,先练力量。"
5月,范晔准备九运会,刘桂成给她的平衡木上难度,发现她左膝关节经常卡住不能动,到医院检查:"关节鼠"掉了,在北医三院做了"关节鼠"摘除手术;此后厄运不断,2001年12月,范晔又因为右腿同样的毛病,在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在国家队,范晔一年两次手术,大半年在养伤,每次伤好刚学会的一点动作,又因为伤病,被"放"得干干净净。2002年1月底,范晔伤好出院。这时候她已经比同来的小队员们相比已经差了很多,生性倔强的范晔当然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尽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小范晔暗下决心:从自己最差的力量练起,要做最棒的体操运动员。范晔爆发力和耐力相对也比较差,提高起来比较困难,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练得比别人苦,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刘桂成和教练何花商量:范晔的能力、素质都差,由何花专门负责范晔的素质训练。
范晔最怕素质训练,每个星期的两大素质课,对范晔来说都是相当难熬。然而为了能赶上别的队员,范晔付出了比其他队员多得多的努力:为了增强腿部力量,教练何花趴在范晔背上,蹲下起立;为增强胳膊力量,范晔天天都要推倒立……
练得很累时,范晔也曾想偷懒,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爬绳子可以增加腹部力量。一次,站在绳子下,范晔突然说:"何导,我老了,爬不上去。""十几岁的小毛孩,会说老了。"何花听后,哭笑不得:"用腿夹也得给我夹上去。"
力量训练是枯燥的,没有惊人的毅力根本坚持不下来。聪明的范晔自己立下个很实用的座右铭:"再坚持一下"。"在最累的时候,或者是跑步跑不动时,我会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都已经跑了那么多了嘛。再坚持一下,肯定就过去了。在高低杠训练时也是这样,实在不行再跳下来,只要你还能扒住一点点,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坚持一下,5秒钟过去了,再坚持一下,10秒钟过去了……"
练体操的队员们都要控制体重,吃得太胖了翻不动跟头不行,吃得太少了,没劲儿也不行。然而大运动量的训练,让范晔有时候累得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吃不下,但她知道自己力量小的弱点,就硬逼着自己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出征世锦赛前两个多月的时候,范晔从二队被调整到一队,成为国家队里的重点队员。刚合组的时候,范晔不仅没有半点儿的高兴, 甚至还相当低落,因为组里的队员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白丁",张楠、康欣九运会、亚运会上已经成名不用说,陈淼洁、李娅也都曾拿过亚洲冠军、全国冠军。同她们比起来,范晔感觉自己简直一无是处。然而,范晔憋足了劲儿要赶上师姐们,练得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自觉,都刻苦。正是有了这段时间苦练的铺垫,才有了后来,范晔初出茅庐就夺取世界冠军的惊喜。
初出茅庐,一鸣惊天下2003年11月,只参加过一次全国成人比赛,最好成绩都没有进入前三名的范晔来到了美国的阿纳海姆。 预赛小范晔就让国际体操界大吃一惊,她以高低杠第一名和平衡木第二名的身份进军决赛,成为夺冠的大热门。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范晔信心实足地踏上决赛场,谁知道高低杠决赛,预赛排名第一的她出现掉杠的意外失误,与金牌擦肩而过,伤心的范晔哭得一塌糊涂。然而平衡木的决赛第二天就要进行,一个初次参加比赛的小姑娘能够经受起这样的打击吗?几乎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个问号。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范晔以一套教科书般的杠上表现,赢得了全场的最高分,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多家国外媒体甚至评论说她获得的九点八一二的罕见高分是今后的选手难以逾越的。范晔凭借这一战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国家体操队里惟一的一名世界冠军。
有人说范晔是幸运的,但是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范晔能拿冠军绝不是靠运气,在中国体操队新一批的女选手中,她不但动作难度大,规格高人一筹,完成的质量也很高,看起来舒展又享受。
年少成名,很多人担心范晔会不会背上骄傲的包袱,然而对于自己的世锦赛冠军,范晔一直没看得很重,她说:"世锦赛的冠军只是证明我不比别人差了,以后我比赛起来可能会更自信一些,别的没有什么。"
关于范晔有这样一个故事。世锦赛回来后,河北省体育局的局长王国强到北京看望范晔,一片好意地说范晔送给你一部手机吧,这样联系也方便一些。那知道范晔摇摇头:"我不要,有手机找我的人太多了,会影响我训练的,我会定时给你们打电话汇报我的情况!"范晔的一席话惹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开心的笑了。笑这个小姑娘的爽直,笑这个新科世界冠军的单纯和理智,就这样一件小事,让大家看到了范晔更光明的未来。搞了多年体育的专家异口同声地赞道:这孩子绝对没问题,只要是她认准了的事儿,就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不会轻易受别人的影响。
世锦赛后,范晔明显添了自信:"我要练全能!每个项目我都要去争,多几个项目,我就没有那么紧张了。都押在一个项目上太紧张。"
回国后,范晔像变了一个人,主动要求练素质、练全能项目。第一次跳马,范晔就以"空翻720度"让刘桂成、何花大吃一惊。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范晔信心十足:我要练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我要做体坛长青树。
重铸辉煌,再上成功路
雅典奥运会上范晔的表现让很多人感到可惜,2003年她在阿纳海姆的世锦赛上比得非常好,而仅仅过了不到十个月,又有谁知道范晔所受的巨大的压力呢。
作为这支体操女队里唯一的一个世界冠军,她被队内列为夺金的关键人物,心中自然也非常渴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或许这样反而影响了她的发挥。在自己的强项平衡木上甚至没有进入决赛。可是又有谁知道,就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的1个月,她曾在平衡木训练中,不幸失手,结果在脑门、下巴上摔出了一个大口子,严重受伤,缝了十多针。尽管积极恢复、坚持训练,最终走上奥运会的赛场,但那次失误,还是她的心中留下了小小的阴影,这也最终也导致了范晔的发挥失常。
范晔还行吗?范晔是不是从此就要一落千丈了。很多圈里的人都在猜测。
正当人们以为范晔就此会犹如昙花一现般离开人们的视野之时,那个自信美丽的精灵又回来了!进入2005年,范晔爆发出力量。一般的运动员奥运会后成绩都有所下滑,但2005年对于范晔来说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中,她不仅打破了自己"世界冠军与国内冠军无缘"的宿命,而且一下子就成了冠军专业户。对于范晔来说是成功的一年,这一年她拿了大大小小14个冠军。8月16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团体和全能冠军;8月24日全国体操冠军赛总决赛平衡木和自由操冠军;10月14日第十届全运会全能冠军;11月2日东亚运动会女子团体和平衡木冠军……每一块金牌都是沉甸甸的。
十运会南京一战,范晔一人独得一金一银,她以完美的表现,毫无争议地夺取了国内体操比赛分量最重的全能金牌。10月14日,那一晚的南京奥体中心体操馆是属于体操名将范晔的。这位"东方美人"身着宝石蓝色比赛服,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王者之气。第一轮高低杠比赛,范晔的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落地时虽然有一小跳,仍得到了9.7分,开了个好头。第二轮的平衡木是范晔的强项,出场时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平衡木上那套流畅而连贯的动作,让她倾倒了观众,体操馆内掌声如潮。到下法了,范晔稳稳地"钉"在了地上。"哗",掌声、欢呼声再度响起,观众给了她支持,她也征服了观众。9.784分,范晔获得了当晚的全场最高分! 范晔最终以38.352的总分夺得十运会体操女子全能的金牌,这是河北体操在全运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全能金牌。她为河北体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系列荣誉接踵而来: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十佳运动员、河北省新长征突击手。
漂亮的范晔以霍尔金娜为偶像,她说:"霍尔金娜那么高,还能练得这么好,肯定也吃了不少苦,她挺瘦弱的,肯定也像我每天要练力量,但她一直都坚持下来了,能持续那么长时间拿冠军,我要向她学习。"
是啊,范晔心中还有梦,她惦记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她惦记着自己美丽的奥运冠军梦。尽管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她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与范晔握一握手向她表示祝贺时,发现娇嫩的小姑娘有一双坚硬的手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茧子,手心里写满了范晔付出的辛勤,也写着这个河北小丫儿的未来。
【古代范晔——南朝史学家】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士族家世 早年经历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当时,范晔同其父范泰一样,在政治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六年后即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刘义康的母亲死了,范晔实在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利害,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几句谗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去了。
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自“永嘉以来,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五),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身份。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字为“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学,骂他“进利”,认为他是终家破族的祸害。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这种痛苦。史事的研究,打开了他的眼界。范晔后来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同历史的经验相对照后,他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范晔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后汉史书 杰出成就《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搜撰完毕,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以后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故今仍称此志为《续汉志》。
范晔曾讲过,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他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描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虽然,他所找到的事物内在联系大多是浮浅的,甚至有的是错误的。然而,这种从历史形势发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战国时期重计谋、尊说士,因而诱导很多人饰巧驰辩进行钓利;汉高祖文礼简阔,引起人们的轻死重义,怨恚必仇;武帝崇尚儒学,又出现了党同伐异的纷争;到桓灵之际,主荒政谬,宦官当权,则造成清议的流行。他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表明范晔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发展,他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范晔对《后汉书》的体裁问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据《隋书·魏憺传》记载,范晔著书时曾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过比较。他说:“《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人拟作,所以为短;纪传体,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作之。”这表明在他看来,采用纪传体写史比编年体更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能给后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范晔首创《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第三,《后汉书》突出了“论”、“赞”的地位。司马迁、班固和陈寿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明文评史,只是具体名目不同。《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为“赞”,《三国志》曰“评”。“论”、“赞”在《后汉书》中的重要性远在前面三书之上,因为范晔不但利用这种形式评论史实,还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综述,从几个方面反复地进行分析,对本传起到题解作用。《后汉书》的“论”一般是指纪传后面的论,差不多每篇都有一首或一首以上。论中又有序论,也称作序,是在《皇后纪》和杂传的前面。论多是评论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有时也采取讽喻或感慨的形式。赞在每篇纪传后面都有一首,一律用四字一句的韵语写成,或概括史实,或另发新意,多可补论的不足。赞的语言凝炼,用意很深。如从《光武帝纪》到《献帝纪》的赞,概括了东汉建立、发展和衰亡等不同阶段的政治大事。把九首赞合起来看,简直是一篇用韵语写的东汉政治史略。在《胡广传》中,作者写了一个以苟合取容又无可短长的官僚的升迁史,赞曰:“胡公庸庸,饰情恭貌。朝章虽理,据正或桡。”透露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指责和义愤。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则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时期,并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传。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顺帝时期的名人,再下是桓、灵、献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为循吏等九个杂传,最后六卷为边族列传。除此之外,《后汉书》的严谨还表现在范晔能够坚持一事不两载的编撰原则,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则见于此必不见彼。全书经过范晔的悉心订核,确实有刘知几所说的“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的长处。同时,范晔使用的类叙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为一传,有时甚至打破时间界限,加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皆因立论切中时弊,本人又淡泊荣辱,虽不同时代也合为一传。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容量,给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迹不多的人造成了立传机会。像《卓茂传》兼收了不仕王莽的孔休、蔡勋等五人的事迹,《来历传》则附录了与来历一起反对废黜太子的十七人的事迹。
范晔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者。在《后汉书》里,他猛烈地抨击了佛教的虚妄。这些观点主要集中于《西域传》论中。他指出,自张骞以来,西域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关于佛神的记载,所谓佛教的种种说法都是后起的。虽然佛教“好仁恶杀,蠲敝崇善”的教义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它在方法上是奇谲不经的,尤其是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的说法,更使通达事理的人不能接受。范晔还在《襄楷传》和《桓帝纪》论中,对崇佛的汉桓帝进行了辛辣的嘲弄和批评。范晔反对天命论。在《李通传》论中,他对李通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鼓动刘秀起事评论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这说明范晔根本不信图谶。他还在《张衡传》中收录了张衡的反图谶疏。张衡引述大量史实,论证了图谶的欺伪,范晔对此记载甚详,表明了赞同的态度。有趣的是他把吴雄、赵兴和陈伯敬三人合载于《郭躬传》后。吴雄、赵兴两人不信巫师,故犯妖禁,非但没有族诛反而三世为官。可是,陈伯敬矩步端膝,讳言死字,却不免刀锯。范晔通过史实论证了阴阳禁忌的荒诞。《后汉书》中的无神论和反天命思想,无疑是有进步性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范晔的无神论思想并不彻底。《后汉书》反映出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如在《窦武、何进传》中,他把窦、何两人的失败与宋襄公相比,透露了“智非不足,权亦有余,盖天败也”的看法。《后汉书》保存了一些迷信的记载,特别是在《方术传》中,他把费长房的缩地、王乔的凫履、左慈的羊鸣、郭宪、栾巴的潠酒灭火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天下真有仙术。这都是范晔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这些文章大多宣扬了异端思想,如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大胆地归结为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结果。他们说,残暴的君主看见大家不敢违背他的意志,总以为自己的统治非常巩固。于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把“饿狼”“饥虎”一样的官僚派往各地,“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结果“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这些文章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说他们“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还认为,某些君臣关系是臣虏关系,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范晔除借古人之口表述自己的异端思想外,在《窦宪传》论中则直接对君主滥用权力,糟蹋人力的行径表示不满:“东方朔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怀琬琰以煨尘者,亦何支哉!”《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在《党锢传》中,他为二十一人立传,竭力歌颂他们的气节,对张俭、范滂、李膺等人也写得生动传神,融进了作者的感情。遗憾的是,他虽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对农民起义。范晔对黄巾起义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是由阶级立场决定的。
范晔作史,十分讲究文采,对于《后汉书》的文章,他自己评价很高。确实,范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为史学名著,也称得上是文学名作。但有的地方,范晔过于重文,对于史的记载不免有所亏损。如司马彪《续汉书》载:“虞诩为武都太守,始到郡,谷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载,米石八十,盐石四百,流人还归,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下辩东三十余里许,有峡,中当泉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溢没秋稼、坏败营郭。诩乃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遂无汪溺之患。”史料详实生动,但到了范晔的笔下只剩下“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和“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的几句了。
《后汉书》是范晔私人著述,又尚未彻底完稿,因此在他的生前,看到这部书的人很少,影响不大。
生性耿直 杀身之祸刘宋初年,地方官吏的任期仍承袭在晋时期六年一任的制度。大约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去世后,嫡母一直随暠在官。按照礼教的规定,范晔应该即刻启程奔丧。但他对嫡母素无感情,故迟迟不肯上路,被迫动身后,又携带妻小自随。范晔一系列的违礼行为,受到了御史中丞的弹劾。宋文帝比较欣赏范晔的才能,没有将他治罪。
此后,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今南京)为扬州刺史,范晔随行入京。不久,他升任为统领一部分禁军的左卫将军和职务相当于尚书令的太子詹事。 范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学识渊博,善于为文外,还精通音乐,长于书法。但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迎合最高统治者。他的琵琶弹得很好,并能创作新曲。宋文帝很想听听,屡次加以暗示,范晔假装糊涂,始终不肯为皇帝弹奏。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请求说:“我想唱一首歌,你可以伴奏吗?”话说得这份上,范晔只得奉旨弹奏。待宋元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 担任朝廷要职的官吏庾炳之、何尚之、徐湛之、沈演之等人都嫉妒他的才能,不愿意范晔得到皇帝的宠信。范晔虽然不巴结皇帝,对同僚却以诚相待。当时,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与范晔对掌禁旅,同参机密。每次朝见皇帝时,范晔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来一起进去。而同僚从来对他不怀好意,想尽办法排挤、打击甚至陷害他。像沈演之入朝向来没有等范晔的习惯。不久,范晔识破了同僚们的阴贼险恶,写了一篇《和香方》,对他们进行讥讪。根据同僚的特点,他把他们有的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昏钝”的“枣膏”;有的比作是“虚燥”的“灵藿”、“粘湿”的“詹唐”等等,而范晔则以“沈实易和”自喻。《和香方》一出,为同僚所不容。在充满陷阱的官场上,范晔不懂得保护自己,终于引出了杀身大祸。 彭城王刘义康长期执政,威权日重,受到宋文帝的猜忌。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宋文帝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徙刘义康的亲信刘湛、刘斌等十余人,并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将他贬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任江州刺史。刘义康到豫章后,不甘心失败,遂加紧活动准备夺权。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几位心腹筹划政变。由于范晔掌握禁军,有盛名,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所以在网罗党羽时候,成了他们注意的对象。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刘义康也因宣城之贬向他频致歉意。最初,范晔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考虑到自己的处境,范晔终于参加进来。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由于种种原因,政变未能如期举行。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政变的主谋。于是,范晔被捕,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公元466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范晔在临刑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无神论主张,对那些相信佛教并对他投石下井的同僚进行了不妥协的抗争。他说:“天下决无佛鬼。若有灵,自当相报。” 狱中,范晔写了一篇《与诸甥侄书》,总结了他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在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希望将来能有个知音,理解《后汉书》的价值。他对花费毕生心血写成的史学著作十分自负,认为它们“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毫无愧感。他说,世人多贵古贱今,所以他才“称情狂言”,以期引起人们对《后汉书》的重视。范晔的自夸虽然有些过分,但他的著作也确实有超人之处。刘昭说:“范晔后汉,诚跨众氏”(《后汉书注补志序》),刘知几也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参见《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 《后汉书》的纪传部分为唐高宗太子李贤所注。司马彪的志,注者是南朝梁人刘昭。刘昭的注原包括全部范书及司马志,李贤的注即是以此为基础,参照其他各书增删而成的。李贤以志非范书,故不注,刘注作为补阙才与李注一并流传下来了。清人注释《后汉书》的著作很多,其中以惠栋的《补注》为最好。后来王先谦采集众注合成《集解》一书,更为后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后汉书》外,范晔的遗著尚有集十五卷,录一卷,《和香方》一卷,《杂香膏方》一卷,(俱见《隋书·经籍志》)。据《旧唐志》记载,范晔还著有《百官阶次》一卷。上述各书,今皆不存。今存者有《双鹤诗序》一篇,见《艺文类聚》卷90;《乐游应诏诗》一首,见《文选》卷2。
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后人中只有范蔼子范鲁连,因其母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其侄孙范缜、范云有名于齐、梁之世。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范晔生前一直未能完成的无鬼论,则为范缜所著的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