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bǐng (1) ㄅㄧㄥˇ (2) 承受,生成的:~性。~赋。 (3) 指下对上报告:~报。~复。回~。 (4) 郑码:SJJB,U:7980,GBK:D9F7 (5) 笔画数:13,部首:示,笔顺编号:4125251111234

禀 bǐng [动] (1) (会意。禀为禀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 (2) 同本义 禀,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注:“稍食也。” 食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汉书·文帝纪》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新唐书·宪宗纪》 (3) 又如:禀赡(指以公粮赈济百姓);禀谷(官府给予粮食);禀粮(供给粮食);禀食(公家配给粮食) (4) 赋予;给与 禀,予也。——《广雅》 天禀其性。——《汉书·礼乐志》 (5) 又如:禀质(天资);禀才(天赋的才华);禀分(天赋的资质);禀形(天赋的形貌);禀体(天赋的体质) (6) 承受臣下罔收禀命。——《书·说命》 (7) 又如:禀令(承受命令);禀化(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禀灵(秉受灵秀之气) (8) 报告 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三国演义》 (9) 又如:禀陈(下级对上级陈述报告);禀牍(对上级有所陈述的文件);禀知(将事情或情况告知尊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