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

1、张三营地藏寺
地藏寺始建于公元1816年,即清朝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夏历丙子年。昔日格局宏峻,庙产有香资地三百余亩,范围达围场、丰宁及本镇周边地区。且兼经营大车店、档镇铺药房,供历僧人传承四代,初始住寺高僧“普修”源祖于北京八大处之地藏寺,其佛法修为道德高深,名博关内外各大寺院。共衣钵弟子三人,法号通达、通合、通元。通达即地藏寺主持,通合即连峰寺主持,通元即万寿寺主持,通达传弟子心福,再传“然慈”,即西街村七组“杨瑞”。起始建殿舍二十间,不包括西侧老爷庙在内。十年浩劫殿舍十毁其五,200多年苍天古树两株惨遭砍伐于1965年。前期修复始于1995年,申请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文化局、县政府、县人大、张三营镇政府、文化站批复准建。于1999年初期开光,现今占地1610平方米,有历年一届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传统庙会,影响甚广。
2.福州地藏寺地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琯尾街金鸡山下,为福建著名古寺。
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527),当时叫作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
地藏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库房、方丈室、寮房等。 1983年,地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3、长春地藏寺地藏寺吉林省长春市地藏寺创建于1926年,由比丘尼祖圆法师创立,是吉林省主要的尼众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地藏寺。1956年,地藏寺接待了东南亚七国僧侣代表团,受到东南亚各国佛教界的称赞。
1983年,地藏寺被国务院列为人画重点寺院以来,国家又两次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葺。地藏寺新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都陆续修复,民催的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像、地藏王像、观世音像都重新塑贴金,大雄宝殿两壁新彩绘了十八罗汉壁画。整座寺庙建筑宏伟,法像庄严。
地藏寺因供奉地藏菩萨而得名。佛教认为,地藏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见《地藏十轮经》)。并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中国佛教把地藏菩萨与文殊、普贤、观世音称为四大菩萨,以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
4、 广东东莞地藏王寺地藏王寺原称龙溪寺,旧址在蒲溪,民国初年改名龙溪寺,供奉佛像。龙溪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核。后人只在庙梁上发现有“光绪29年重修”字样,可以肯定它在光绪29年(公元1904年)前已建成。直至解放前,寺内尚有僧人主持。该寺香火颇为鼎盛,抗战期间曾从四处请来和尚十多人,打过三次“万人缘”,在东莞、博罗、增城一带有过一定影响。
5、 广东海丰县地藏王寺位于海丰县可塘镇西门开发区,原址在可塘圩东门蕃茨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各地流行瘟疫,时绅士里老等恭请归善(今惠东)县狮子山西来古刹地藏王菩萨(俗称:佛爷),而创建庙宇一间以供奉。

建国后,因扩建可塘街道的需要,原庙宇被拆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满足当地佛教信众的宗教生活。于1996年冬,当地信众鼎力支持和筹资,选择今址而重建,占地约6000平方米,坐北向南,大殿前连香亭,面宽三间,抬梁架梁,木石结构;前建山门及围墙,供奉地藏、观音、弥勒、韦驮、达摩诸圣像,栩栩如生。两侧建有僧舍、办公室、斋堂等设施,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1998年8月,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准予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因原殿宇的布局狭窄,为适应宗教活动的配套,在释达青法师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1月11日,举行地藏殿重建奠基典礼,该殿面宽3间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以抬梁架梁混凝结构,琉璃盖顶,仿古造型。 对联
地藏王寺 联
佛智真如清净月
斯心尽处是菩提
弥勒佛 联:
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世间可笑之人
横批:皆大欢喜
韦驮菩萨 联:
身现金刚而护法
手持宝杵以降魔
横批:护法安僧
位置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开发区
6、 辽宁抚顺新宾地藏寺中供奉许多菩萨,地藏菩萨是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寺院因以为名。当年,努尔哈赤既然要统一女真,就难免征战沙场,兵刀相交。频繁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审时度势,大力倡导佛教的因果轮回教旨,有效的实施了适国情,顺民意的宗教文化政策,使广大人民忠诚地为努尔哈赤的统一战争服务,地藏寺由此应运而生,且成为努尔哈赤家族专用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