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齐争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魏齐争雄

战国初期,魏国很强大,曾强占了秦、楚、郑、宋等国的土地。至魏惠王时,奏在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强盛。魏惠王即对秦取守势,转而向东,全力经营中原地区。公元前354年,魏伐赵,围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出兵未去赵国,而是西向攻魏。当时魏虽已攻下邯郸,可是本国内空虚,不得不急以主力回救本国。魏军行至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遭齐军截击,魏军大败,主将庞涓被擒。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魏又伐韩,韩亦请救于齐,次年,齐再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出兵未去韩而直趋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急忙引兵自韩回魏。

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以十万士卒迎击齐军。齐军诈败,魏军紧追。至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天黑道狭,齐军以伏兵包围了魏军。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死者无数。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所著《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后期已亡佚。直到公元1972年才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发现。

魏在马陵失败不久,又为秦击败,并被秦夺回河西之地。此时魏“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当时秦对魏的威胁最严重。魏为了安全,于公元前339年(魏惠王三十一年)将国都自安邑东迁大梁,并与关东各国议和。关东各国也畏于秦的东侵,就互相结盟,迅速形成了关东各国与秦的对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