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觉

唐代高僧(公元665—公元713)俗姓戴,字明道,浙江永嘉人。唐代高僧。与南阳慧中,青原行思,菏泽神会,南岳怀让并列为六祖慧能坐下五大弟子。丱(guàn)(即幼年时期的意思)岁出家,初于永嘉龙兴寺为僧,学天台止观法,在行、住、坐、卧中,常冥想静观。因看《维摩诘经》悟见自性。后受左溪朗禅师指点,与东阳策禅师前往韶州曹溪参拜六祖慧能。
玄觉初见六祖,即得留一宿,悟得“无生”之理(这里所谓的“无生”即是“有生”,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超越生死,无生无死。玄觉禅师了悟顿教思想,直截本源自性,没有了分别意思,达到绝对正定,智慧观照。)从此,世人称玄觉禅师为“一宿觉”者。所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为禅宗五大宗派之一。
永嘉玄觉禅师于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十月十六日安坐示灭,谥“无相大师”。在西山南面为其塔,塔名净光
有《永嘉集》、《证道歌》传世。
其中近两千字的《证道歌》,不但是禅门文字的精华,更是明心见性的必读佳作。其主旨即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宣扬慧能禅宗的顿悟法门。其中阐发的哲理“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对本体与现象、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有深刻的提示。对后世影响甚大。朱熹提出的著名的“理一分殊”说,即是对此思想的承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