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紫色袈裟。紫色之袈裟或上衣也。是非佛制之色,乃赐僧之紫衣,始于唐之法朗等。僧史略下曰:‘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重译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为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由之革命称周,法朗薛怀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金龟袋。其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高座讲说。赐紫自此始也。’资持记曰:‘今时沙门多尚紫服。按唐纪,则天朝薛怀义辞宫廷,则天宠用令参朝义。以僧衣色异,因令服紫袈娑,带金象袋。后伪撰大云经。结十僧作疏进上,复赐十僧紫衣龟袋。由此弊源一泄,于今不返。’六物图曰:‘轻纱紫染,髓色俱非,佛判俗服,全乖道相,何善之有!’紫衣,以明代宫廷专用的『缂丝』(又称『刻丝』),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锦段,其形态各异的团龙、五爪龙、如意云、八吉祥各种花卉等图形,拼缀而成。工艺精湛,光耀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明·万历二十一年,御赐给大迁国师,原有四件,现存一件。近日于支提山华严寺再现。

2、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 元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3、古代公服。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 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 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4、借指贵官。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 。《钤记》有云: 吴塘 东, 吴塘 西,玉兔对金鸡,代代出紫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