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嘌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次黄嘌呤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别名 6-Hydroxypurine; 1,7-Dihydro-6H-purin-6-one; Purin-6(1H)-one; 9H-Purin-6-ol; Purin-6-ol

英文名称 Hypoxanthine

产品名称 次黄嘌呤; 6-羟基嘌呤

分子式 C5H4N4O

分子量 136.11

CAS 登录号 68-94-0

EINECS 登录号 200-697-3

又称6-羟基嘌呤。

性质:针状结晶。

水中溶解度为0.078/100m1(19℃)1.4g/100ml(100℃)。溶于稀酸和碱,如0.5mol/L硫酸或10mol/L氢氧化钠中,100℃,1h后小于5%分解。

熔点>360℃。(分解)。

干燥失重: ≤0.5%

炽灼残渣: ≤0.1%

重金属: ≤20ppm

含量(UV): 98%

pK2.0(碱性基团),8.9,12.1(酸性基团)。

与黄嘌呤一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其核苷酸的肌苷酸是核酸的嘌呤核苷酸的前体。也是咖啡因的母体。次黄嘌呤可以通过腺嘌呤脱氨酶或亚硝酸的作用由腺嘌呤脱氨生成,也能通过核苷磷酸化酶使肌苷发生磷酸解而失成。通过黄嘌呤氧比酶可被氧化成尿酸,认为这是嘌呤碱的主要分解途经。

用途:次黄嘌呤,是集生物发酵,化学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品

制备方法:氰乙酸乙酯与乙醇钠、硫脲经环合反应得到2-巯基-4-氨基-6-羟基嘧啶,再经亚硝化、还原、消除、环合,制得6-羟基嘌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