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限效果
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上限效果”假说。观点是:“个人上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上限理论”是针对“知沟理论”而提出的,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沟”,实现普遍社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