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他们认为,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关心大事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此后,传播学界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议程设置功能是指传媒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2)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议程设置的“0/1”效果、 “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有关议程设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见于1958年诺顿·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设置地方性议题的源动力。在决定人们将会谈论些什么,以及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是什么这些问题上,它起着很大的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1.公众议程容量有限(5-7个,零和博弈)
时间
心理容量
2.公众的教育水平,不会影响公众议程的容量(文化程度高的人也不会什么都关注),却会影响公众议程的多样性
3.公众议程的多样性和不变的容量,是否有矛盾?
公众议程里,议题更新速度加快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的时间问题
1 能持续多长时间?两个月
从媒体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4-8周
BBS上议程设置发生效果的时间间隔短于传统媒体
2 什么样的媒体议程设置效果更强大?
报纸强过电视(?深度报道,政府控制的电视可信度低)
开放媒体体制的AS强,封闭媒体媒体的AS弱
为什么议程设置会发生?
1 个人的导向需求(need for orientation):
关联性(relevance):议题与自己有关
不确定性:个人对议题没有把握
2 教育水平导向需求(更高动机关注媒体)议程设置
3 个人的亲身经验:obtrusive issue(个人的亲身体验),AS低;unobtrusive(个人没有亲身体验),AS高
4 个人的媒介使用:接触媒介越多,AS效果越大
5 人际传播与AS的关系未明(有待发展)
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I)
议程设置的两个层面:
客体的显著性(salience of object):获得注意
属性的显著性(salience of attribute):理解
政治候选人研究
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II)
1 铺垫效果(priming)
铺垫:通过唤起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并忽略另外一些问题,影响观众对政府、总统、政治和公职候选人进行评价的标准
最容易获得(most accessible)的信息
心理学基础:选择性注意
政治人物解决支持率危机
2 框架效果(framing)
进行框架建构是选择某个可感知现实的一些方面,让这些方面在一个传播文本中更加显要,以此来形成对所描述事项的某种界定问题的特 殊方法、对其因果的解释、道德评估和/或对处理意见的建议
麦库姆斯语焉不详
框架效果大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个层面
故事框架与主题框架,归因于个人与归因于抽象国家
Agenda-building:谁设置议程?
政府没有为媒体设置议程,媒体为公众设置议程(美国)
媒体间议程设置
精英媒体(纽约时报)和关键记者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
研究困难:偶然性很大
Agenda-melding(议程融合)
个人议程与媒体议程和(某个自己想加入的群体)公共议程的归属关系
<U>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U>
<U>意义:</U>
关注认知层面
宏观的长期的媒介效果
<U>缺陷:</U>
“谁设置媒体议程”研究不充分,缺乏批判色彩
媒体议程和受众议程,孰因孰果,很难分辨
被动的受众
只适于研究新闻和宣传
<U>议程设置与引导舆论(?)</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