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PolyU”
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既充满活力又拥有骄人历史的大学。理大毕业生的实用价值,更被雇主视为同侪之冠。大学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会不断推陈出新,提供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培训、应用研究及专业顾问等服务,支持工商企业的长远发展。
大学概览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成立于1937年。1947年更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72年8月1日改组为“香港理工学院”。1994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学条例》经香港立法局通过及刊登宪报后实行,“香港理工学院”正式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毗邻红磡海底隧道,占地约九万三千五百平方米。过去十年间,理大经历了大规模又迅速的扩展。理大现为全港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资助的大学。理大开办的专业多元化,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副学士、高级文凭等课程。

理大在满足香港社会在人力资源需求的同时,亦积极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专业顾问、培训及应用研究等服务。透过这些服务,大学与工商界亦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
大学并锐意培育既拥有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又具备良好沟通技巧及广阔视野的首选毕业生。此外,理大又推行学分制,让学生可在选择学科和学习进度方面更具灵活性。
理大多年来已培育了近二十四万名莘莘学子。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阶层担当独特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本港经济发展尽一分力。
课程与国际接轨理大拥有先进教学及科研设备,教师从世界各地招聘,师资优良,课程水平为国际认可。理大以英语授课,校内有不少来自全球各地的交换生,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有利学生开拓视野,对日后升学及工作将有莫大帮助。
最受欢迎大学
最受欢迎大学据过往五年大学联招办法(Joint University Programmes Admissions System)入学统计数字显示,以理大课程作为首志愿或第一组别(首三志愿)计算,报读理大的学生人
数均为全港院校之冠。
最具规模大学
在香港八所受政府资助的高等院校中,理大的学生人数最多,现约有一万五千名学生修读全日制及兼读制资助课程,另有一万三千多名学生修读自负盈亏课程。
课程最具实用性
根据过往多次独立调查显示,在香港各大学中,理大毕业生最受雇主欢迎,并被雇主评为实用价值最高。受访者认为应用为本的专业最能配合工商界及社会的需

要。
独有专业课程
理大提供四十个学士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全香港独有的专业,如:设计学、工程物理学、服装及纺织学、职业治疗学、眼科视光学、物理治疗学、放射学、国际航运及物流管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化验科学、测绘及地理资讯学。
双学位专业
理大旨在透过设立双学位专业拓阔学生的学术领域及专业知识,以便学生日后在工作上更能发挥所长。在理大提供的四十个本科专业中,有十五个有双学位选择,学生毕业时同时拥有两个不同专业的学士学位。
校企协作教育(Work Integrated Education)理大积极提倡校企协作教育,培育学生的全人发展,提高专业技能。本科专业学生可在就读期间,参与实习工作及透过实际工作环境,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暑期实习培训活动理大实习培训规模庞大,每年安排学生在本地、内地及海外共七百多家机构及企业接受暑期实习培训。
交换生计划理大与十九个国家共一百五十多所海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交换生计划,每年选派五百多名学生前往海外或内地学府学习一个学期或一年。
领导才能训练理大每年组织大型综合训练营,例如“历奇训练”和“青云路领袖培训计划 2.0 ”,让学生通过互动的讲座及密集的培训,发掘个人潜能、培养团体精神及领导才干。
多元化学生组织及活动理大一向致力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课外活动及筹办学生团体,充分体验丰富的校园生活及全人教育。学生会属下的学生团体有三十多个,提供康体、文化及社会服务等不同性质的活动。此外,理大每年举办文化推广活动百多项,包括:舞台剧、电影、音乐及文学讲座等。
内地学生的学生组织内地学生在理大拥有自己的学生组织,称为“中国内地学生协会”(简称“内协”),英文名为“Chinese Mainland Students' Association”(简称“CMSA”)。
内协以属会(文化分部)的形式连接至理大学生会,在维系与本地学生良好关系的同时,亦受到学生会评议会(Union Council)在行政及财务方面严格的监管,以确保会员利益。
内协的宗旨是:
甲、服务内地学生,引导内地学生更好的适应在港的学习与生活。
乙、增进中国内地学生、香港本地学生及海外学生的学术及文化交流。
迎接新生来港前,内协积极与学生事务处(Student Affairs Office)合作,透过以下渠道,为新生排疑解难:
甲、线上伙伴计划(Online Buddy Programme)
乙、内协论坛——下一站红磡(CMSA Forum)
新生来港后,内协协助学生事务处举办为期一周的“迎新营”(Orientation Camp),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新生互相认识,熟悉学校的设施和香港的生活。
正式开学后,内协举办文化、艺术、康乐、体育等各类活动,为内地学生与本地学生、海外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