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庸

徐懋庸(1911年1月15日—1977年2月7日)原名徐茂荣,笔名回春、高平,化名余致力、余扬灵,浙江上虞下管人。6岁进小学即显示过人天赋,高小毕业因家贫辍学,随父贩、修纱筛,如饥似渴借书自学,被讥为“知识的乞丐”。1923年起,徐14岁开始在县内小学任教,1925年参加县进步青年组织“青年协进社”,在《上虞声》上发表文章。1926年受叶天底影响开始参加第一次大革命,同年加入国民党。后因政府通缉,逃亡上海,考入半工半读的劳动大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学部,同时自学法、英、日三国文学,开始翻译文艺作品。1932年翻译了《托尔斯泰传》。1933年夏开始写杂文并向《申报·自由谈》投稿。他的杂文笔法犀利,揭露时弊不留情面,批判社会一语中的,因风格酷似鲁迅而以“杂文家”出名。1934年在上海加入“左联”,任常委、宣传部长、书记等职,与鲁迅交往甚密,撰写了大量犀利、尖锐的杂文。1935年出版《打杂集》,鲁迅为之作序。同年翻译日本、苏联等国的进步著作。1936年因“左联”解散等问题写信给鲁迅,鲁迅为此发表了《答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抗战爆发后,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任抗大教员及晋冀鲁豫边区文联主席、《华北文化》主编、冀察热辽联合大学副校长等职。
解放后,历任武汉大学秘书长、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武汉大学当政期间,独断专行,粗暴对待知识分子。1957年被划右派,后改正。1977年病逝南京,1978年平反改正。
著作书名:
罗斯福(传记)1933,上海新生命书局
甘地(传记)1933,上海新生命书局
打杂集(杂文集)1935,生活
徐懋庸小品文选(杂文集)1935,天马
萧伯纳(传记)1935,开明
街头文谈(杂文集)1936,光明
文艺思潮小史(杂文)1936,生活
怎样从事文艺修养(杂文)1936,上海三江书店
不惊人集(杂文集)1937,上海千秋出版社
鲁迅——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杂文)1951,中国人民出版社
打杂新集(杂文集)1957,北京
徐懋庸回忆录(传记)1982,人文
徐懋庸杂文集 1983,三联
徐懋庸选集(1—3)1983—1984,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传(传记)法国罗曼·罗兰著,1933,上海华通书局
伊特勒共和国(中篇小说)俄国拉甫莱涅夫著,1935,生活
小鬼(小说)苏联棱罗左勃著,1936,生活
从一个人看一个世界(苏联革命史)苏联巴比塞著,1936,上海大陆书社
秋夜(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41,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