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

【1】王大中(1908—1988),河北省滦县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广西省人民政府人事厅厅长,中共农业部机关党委书记,司法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等职。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因病于1988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2】王大中(1935-),河北昌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1994-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题图)。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2年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能源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20世纪60年代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基地及屏蔽实验反应堆的研究与建设。80年代,主持领导建成世界首座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新领域。近20年来,积极倡导并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于2000年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积极倡导和主持领导了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在西德于利希核中心从事高温堆研究时,提出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可使模块堆的单堆功率提高一倍以上,获德、美、日等国发明专利。回国后,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项目——高温气冷堆研究。提出我国应采取发展模块式高温堆的技术路线,并领导研究和设计了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该堆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列为863计划重点项目,于2000年建成,2003年满功率运行成功。
80年代以来,主持领导低温核供热堆研究,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应用新领域。主持设计与研制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该堆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运行的壳式核供热堆,具有一体化、自稳压、自然循环冷却、非能动余热载出等先进特性。该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领导研制成功一种独创的反应堆水力学控制棒驱动系统,并成功地用于反应堆运行,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主持领导200兆瓦大型核供热堆工程设计和技术攻关,国家已批准建设首座200兆瓦核供热堆。研究与发展了核供热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核能制冷,热电联供,核能海水淡化等
王大中院士曾获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发明专利。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王大中院士还荣获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法国巴黎中央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3】王大中(1911-1987),字景云,号素龙。四川永川县人。早年加入国民党,系黄埔军校第10期学生。1943年任国民党上校团长。1947年考入国民党陆军大学。l949年毕业后任国民党罗光文兵团少将参谋长。同年12月在四川西郫县起义,不久,定居济南。1957~1986年在山东省财政厅秘书处工作,后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喜爱书法,工于真、草、隶、篆,尤精于大篆、石鼓文。亦擅小篆、魏碑。晚年喜写小篆。所书结构稳健,笔法大度,意趣无穷,多次参加省际联展。作品《百寿屏》、《百福屏》等佳作已流传国外。
【4】王大中(1962—),辽宁省锦州人。副教授,现任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获得国家先进教师称号。去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考察,多年vb实践经验,非常聪明,获得过多项省市奖项。为人风趣幽默,被评为辽工之星,是辽工最有名的教师之一,并参与出版了教学书籍等。现任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