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节
沙巴的“收获节”每年五月,马来西亚沙巴州水稻要收割了,沙巴各族人民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仪式。
沙巴族人民庆祝收获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造物主基诺英安的独生女儿胡米娜敦为了解除人类饥馑来到人间,她的两肢一落到土地上,土地就长出了水稻,胡米娜敦也就变成水稻精灵合木巴阿宗。
节日那天,沙巴族人穿上传统的黑色民族服装,无论男女都扎着一条漂亮的腰带,上面嵌着许多熠熠生辉的银币。妇女还要用金线银线绣的衣服上缀以五光十色的珠子。人们扶老携幼,赶来参加庆祝活动。
收获节的庆祝活动,充满着宗教色彩。庆祝活动开始时,女教士们陪着由年轻姑娘扮饰的水稻精灵合木巴阿宗从水田来到庆祝场地,村子里的女教士们唱着对造物主的赞歌,随着锣声鼓点,她们向屋子四周缓缓步行,男子们加入女教士的行列,他们一边唱,一边随着节拍跺脚,高声欢呼丰收。
在向合木巴阿宗教献糯米或米酒后,全体村民跳起“苏马造”舞蹈,同时喊着充满丰收喜悦的词语,妇女们挥动双臂,宛如鸟儿展翅飞翔。男女同舞,描绘出一幅农民们在稻田里驱赶雀鸟的图景,非常引人入胜。
今天,在沙巴州,不论农村或是城市,每年都举行庆祝收获节的活动,州政府还每年选择一个城市,轮流作为全州庆祝收获节活动的中心。
普罗万收获节(图示)离开法国首都巴黎80余公里,经过葱郁的森林和广袤的田野,一座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古城——普罗万呈现在人们面前。昔日,这里是法国乃至欧洲著名的商业重镇;如今,安宁、质朴代替了往日的喧闹。但在一年一度的收获节上,人们仍可重温当年的繁华。
普罗万在2001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城区周长从13世纪开始就没有改变。2007年8月26日,第37届“普罗万收获节”如期举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收获节的绝对主角是小麦,用麦穗做成的各式装饰品随处可见。
从巍然矗立的城门进入古城,整齐的街道两旁是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小摊,摊主们的打扮让人仿佛回到10个世纪前的热闹集市。身穿白色及地长袍、头戴白色花边软帽的老妪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她们面前摆放着麦穗做成的各种工艺品,小巧精致,招人喜爱。农夫打扮的小伙子高声吆喝着,形状口味各异的面包令人垂涎欲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穿着一身宽松“羊倌”服,在临时搭起的羊圈里娴熟地挤着羊奶。
来自各地的乐队在广场中央的舞台上轮流演奏。城墙下的一个空地上,身着传统服装的艺人正演奏传统乐器、表演传统歌舞。不远处,一个老式打麦机“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笨重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从上午10点半到下午2点半,游客们可欣赏到5场不同的游行表演,古代农业器械、马车、老式拖拉机、现代拖拉机、自行车和老爷汽车轮番登场。不论大车小车,一律点缀着麦穗和纸花,时刻提醒着人们“收获节”的含义。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马车曾经是这里的主要劳动和运输工具,工业化让拖拉机取代了马车的位置。表演内容反映了普罗万农民劳动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大游行时间临近,小城里仿佛突然“冒”出许多古时普罗万家庭。他们女穿长裙、男着礼服,大都戴着麦秸编制的优雅草帽,就连小孩们也打扮得很有特色。女士手中要么撑着阳伞,要么推着老式婴儿车,里面躺着可爱的布娃娃。
下午3点,大游行开始,整个古城沸腾起来。几家人悠闲地踱步走过;骏马拉着满车的麦捆跑过;拖拉机载着尽情歌舞的人们开过。大游行的明星出现了:一辆辆大型拖拉机用麦穗精心装点,拖斗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舞台。
普罗万收获节是法国唯一一个在城中、而不是在田野上举行的收获节,因真实再现昔日生活情景而备受欢迎。
高山族收获节又名: 丰收节
所属民族:高山族
“收获节”又称“丰收节”是台湾高山族布农人的节日。布农人的主食为小米,收获节于小米成熟时的农历十月举行,具体时间由构社或族老商定。布农人的传统习俗规定,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内,家庭成员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盐、糖之类食物,只能用红、绿、树豆及无盐肉食充饥。节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去自种的小米地司下两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由其公共的粮仓中,待第二年播种时领回播种心节日当天,司祭家杀猪并煮新米饭招待各家家长。当天晚上,各户杀猪煮新米饭吃。出嫁的女儿或姐妹一般也应回娘家过节,她们也可以分一份肉带回。吃了新米饭,即可全面开镰收割。
游戏活动魔兽世界收获节活动
获节旨在纪念那些为同盟的胜利献出生命的英雄,是部落和联盟共同的节日盛典。联盟纪念的是以乌瑟尔•光明使者为首的各族烈士,而部落纪念的先烈则以格罗姆•地狱咆哮为首。
傈傈族收获节傈傈族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