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通氏体病
巴尔通氏体病bartonellosis
由白蛉叮咬传播的细菌性皮肤病。本病局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河谷,如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病原体为杆状巴尔通氏体,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性杆菌,吉姆萨染色呈红紫色。病原体进入血流,粘附于红细胞上或寄生在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可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潜伏期2~6周,典型病程分两期:①奥罗亚热期。表现为间歇高热、肌
肉和关节痛、淋巴结肿痛和严重贫血,周围血涂片呈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可见有核红细胞和豪厄尔-若利二氏体,经3~6周,生存者开始缓慢恢复。②秘鲁疣期。存活者常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直径0.5~2厘米的血管瘤样结节。急性期血涂片及血培养可见病原体 ,秘鲁疣期皮损处培养阳性可确诊。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和氯霉素疗效较好,预防关键是消灭白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