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睿皇后

图为孝和睿皇后朝服像
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嘉庆帝第二位皇后。事仁宗潜邸,为侧福晋。嘉庆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再册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殇。
相关史料《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仁宗即位,封贵妃。孝淑皇后崩,高宗敕以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崩,年七十四。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於慎德堂丧次。咸丰三年,葬后昌陵之西,曰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谥。咸丰间加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子二:绵恺、绵忻。女一,殇。
个人年表清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1776-1850年),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
乾隆五十六年,入侍仁宗藩邸为侧室。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
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
嘉庆元年正月,仁宗继位,册封她为贵妃。
嘉庆二年,孝淑睿皇后卒。五月,太上皇敕谕封为皇贵妃。
嘉庆四年,立为皇后
嘉庆六年四月,正式册封为继后
嘉庆十年二月,生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卒于热河,皇后懿旨让皇二子绵宁继位。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卒,年74岁。次年正月,宣宗卒。
咸丰三年,葬于清西陵昌陵之西,称为昌西陵。
咸丰、同治朝累加谥,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相关内容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己卯廿五日,仁宗驾崩事出突然,继承人选未及明示。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序,雍正以后的清代历朝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明白宣布,只预立密诏二道放好就可以了,一藏于干清官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钮祜禄氏身为仁宗皇后,当然不会不知道这种事情“立储家法”。然则她之所以要在嘉庆崩驾后传懿旨令绵宁继位,是因为她清楚知道道光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乾隆曾与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道光与原配孝穆成皇后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此乃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为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参与的皇孙婚礼,也是乾隆暗示道光为皇太孙之举,嘉庆生前也为道光培植势力,大力封赏,且道光为嘉庆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长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时孝和企图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仅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而且一旦密诏找到,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此无私之举为道光所衷诚敬服,因而其后母子关系融洽,在史籍中有其相的事实可查。《翁同和日记》,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记载:
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日:“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
但孝和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个清王朝数一数二的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贪渎皇陵款项,居然不顾常识不给皇陵装任何外水系统,也不修任何防水系统,使皇陵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并且阻拦言官上奏道光实情,道光第一次派人调查此案时又暗中操作使调查结果避重就轻,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柩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但孝和居然插手外朝,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开恩从轻发落英和,使其最终仅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孙继续做官。
孝和皇太后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寿年七十四岁,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经六十八岁了。据《清史•宣宗本纪》的记录可以看到。孝和皇太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皇太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弱的老人了,哀毁劳顿,难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何况他那时也有病在身,正是这两种原因让他有病开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丧次崩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