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心洞

天心洞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头镇的琼花山麓,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较合一的游览胜地,新加坡佛教会长常凯法师和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因为琼 花山的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而且历史悠久,而把天心洞称为“泉南圣迹”。

天心洞始建于隋代,先称天香寺,为南安三大古刹之一,后改为道观,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观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间有大量宗教文化传说。例如,八仙惩恶龙,观音与八仙交换寺观,观音在五里桥头建海潮庵镇潮,八仙用龙津配药驱瘟疫,八仙给杨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这些传说大大丰富了宗教文化,许多景点和地名都与传说故事千丝万缕脉络相连,如龙潭、水阁、潭底八巨石、困龙山、海潮庵、狮子山碧云寺、仙迹岩、杏宅等。

著名的佛寺天香禅寺与天心洞道观紧邻,道观与寺院互为依存,相映成趣,可谓“释道归一统,仙佛成一家”。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曾到天心洞祈梦,闻名海内外的杨仙公太乙真人的金身都到天心洞进香,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此外,天心洞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独特风景也另众多旅游者赞叹不已。宋代大儒朱熹曾到此一游,称这个地方为“晨昏两不见日之地”,意思是说,这个地方两边都有高山阻隔,早上和傍晚都风不到阳光,是一块风水宝地。

概况天心洞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二道河公路北侧,独孤垛山东侧半山腰。洞口约3平方米,洞深340米,洞内面积2500平方米。洞的东北、东南有两个犹如花园的月洞门。东北洞门内直立着几个乳白色的大石柱,石柱上天然形成各种精巧图案,似仙女散花,如龙腾虎跃;洞壁上石纹,有的如大海波涛、战马腾空,有的如凤凰展翅、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东南洞内,底深莫测,溪水潺潺,叮咚作响,似琴弦独奏,令人心旷神怡。西北方洞内,宽敞浩大,其面积是东北、东南二洞的总和。

天心洞位于内乡县宝天曼生态示范区南缘,七里坪乡三道河村孤独垛的半山腰。洞口为罕见的对天直敞式,由一座二层仿古式琉璃画亭遮盖。入洞通道为九层垂直旋转钢梯。因洞内石壁上有一个苍黑流利的“心”字石画,如上天手书,人们称此洞为“天心洞”。

天心洞已探明可开发面积50000平方米。现一期工程已开发开放18000平方米。三个景区,各具特色。第一分景区为'圣光普照';洞壁五彩花纹绮丽。'水墨山庄'、'美人鱼'、'龙凤呈祥'等壁画浑然天成,'啸天犬'、'灵蛇吐珠'等钟乳造型唯妙唯肖,令人惊叹。第二分景区为'天府飞雪';区内集中洞内造型宏大、威武之奇观,有'天门雄狮'、'冰峰雪域'等大型景观,最高可达40米至洞顶。第三分景区为'天海同心';区内神极似的钟乳造型和洞壁图案与天上人间的美妙传说想结合,将'七仙女回天'、'明皇与贵妃'、'玉帝赐名'等故事如戏剧一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人面前。被专家学者一致誉为'华夏溶洞一绝'、'天然的艺术宫殿'。

成因天心洞是一处奇洞,洞口对天直敞,好似日纳朝辉,夜吐幽语。步入洞中,大厅轩敞,顶似穹隆,钟乳倒竖,底如广场奇石园林。由次生化学沉积物———钙化所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等奇观美景。

如果要寻找天心洞与其它岩洞的区别,那应该首推洞内石壁上的一帧帧巨幅壁画。特别是一幅水墨石庄图,只见苍灰与银白两种色彩融合搭配,形成村落屋舍,良田桑竹,青山流水,活生生透出一片世外桃源的宁静闲适。还有牛郎织女图,拥肩相依,四目相对,似绵绵细语,缠绵悲切之状令人怦然心动。其实,这些天然画卷的形成有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天心洞是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天然溶洞,位于河南内乡境内中国华北与扬子板块古缝合带北侧的逆冲构造带上,属地表水流连接地下河道的落水洞。(垂深42M)。构成溶洞的母体岸边石为早古生代(543-410Ma)碳酸盐岩,成洞前发生的构造运动使起遭受压缩.拉伸.剪切.扭曲.褶皱等强烈变形。溶洞形成时强烈的机械侵蚀作用使形变遗迹得以充分揭露,犹如千姿百态的画卷展示于洞壁,若行云流水,似波涛汹涌,堪称神州一绝。它在研究本地去岩石的沉积环境,构造作用,构造变形特征及追溯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方面,具重要科学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