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乡
1、福建松溪县花桥乡花桥乡位于松源县中西部,杉溪中游,距县城16千米。辖12个行政村。310省道过境。景点有狮子岩、古越悬棺、报国寺。
[沿革]1950年设花桥乡,1958年改花桥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花桥、车上、长衍、官后、村头、源尾、九蓬、大浦、寺坑、路桥、塘边、招沙甲12个村委会。
2、宜丰县花桥乡花桥乡位于宜丰县东北部,北与奉新县上富镇交界,东与高安市华林山垦殖场毗邻,南与新庄镇、棠浦镇接壤,西与同安乡相连。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2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乡所在地花桥集镇距县城35公里。乡境属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尖嘴岩,海拔980米,最低点参谋地,海拔8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南港河和北港河,分别从西部同安乡和花桥的北部发源,流经花桥集镇汇合为棠浦河。境内有2000多种植物资源,800余种动物资源,10多种草药资源,另外还储藏有丰富的白色花岗石、钾长石、瓷土、高岭土、钽铌矿藏。
全乡辖8个行政村(花桥村,山田村,社溪村,白市村,仁义村,义源村,池源村,山口村),1个乡属林场(花桥林场),1个乡属农场(施源农场),1个农科所;97个村民小组。
2003年底,全乡3016户107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87户898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3.8%,有劳动力4131个,其中女劳动力1950个。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3人。2003年,全乡有耕地22650亩,其中水田22111亩,旱地539亩。农业总产值3021万元,完成财政收入4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9元。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2457亩,总产量9991吨,经济作物面积161亩,生猪出栏5899头。水利工程有山塘、水库49座,水坡247座,水圳808条,提水排灌站2座,渡槽10座,森林面积11.9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3.34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280万根。
乡党政机构设: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纪委、人武部,共有领导职数14人,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岗位设置:党政文秘、团委、妇联、人武、政法、统战、综治、纪检、人大、农林水、财务、审计、物价、统计、企业、土地矿产、司法、科教文卫18个岗位,2003年末,乡机关在职人数28人,下设7个公司、站、所、办,即:农业服务站、水务站、计生所、村镇和文化建设管理站、矿业公司、林办、劳动管理站。
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内资,全乡共有客商民营企业11家。2003年,全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960万元。全乡企业主要产品为猕猴桃、酒类,饮料、矿泉水、竹地板、工艺品、竹凉席、卫生竹筷、细木工板、机砖、化工、瓷土、高岭土等。至2003年底,建鑫、星鑫、欣兴三个工艺品厂已经落户县工业园,总投资1500万元。入园企业江西飞龙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元,已经投产,初见成效;入园企业江西康替龙竹制品有限公司,预计投资500万元,开始启动;投资400万元的江西思源矿泉水有限公司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江西狲猴桃酒业有限公司万吨干酒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江西花寿狲猴酒业公司通过产权拍卖,已注入资金80万元,技改基本完成;宜丰县花桥竹制品厂产销两旺;宜丰闽丰细木工板厂2003年投产,当年产生效益;福建南平市顺源汽车运输公司宜丰分公司,2003年下半年挂牌成立,至年底拥有汽车99辆,实现税收近10万元。
2003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17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447.4万元,比去年增长20.27%,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收75元,达到1247元,人口出生率为10.84‰,计划生育率达96.55%。2003年度,受县委政府表彰,荣获“财政贡献奖、工业经济发展先进乡、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红旗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
3、浦江县花桥乡
花桥乡位于浦江西部山区、省级风景区通济湖上游,浦阳江发源地,土地面积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9亩,林地面积5.72万亩,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88.6%,森林覆盖率81.1%,总人口9583人,是一个田少地多的山区乡,生态资源污染较少,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大气环境质量、源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根据花桥乡实际情况,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必须发挥山区生态优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和营造生态田园家园,从而建设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花桥。花桥乡在2002年被金华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去年又争创了全县首个省级生态示范乡。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全乡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搞好金丝草、高山蔬菜、茶叶和水果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金丝草、糯高粱、高山蔬菜、有机茶、杨梅、俊果、吊瓜和小方柿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2000余亩,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花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利用“生态牌”,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计划,减少使用有毒农药,加强养殖业畜禽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强化林地建设,发展生态林业。
全面完成了2.1万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及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发放试点工作。加强林地和林政管理,征用林地和林木采伐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有计划有组织的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巩固退耕还林工作成果。同时积极完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构建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强化了林地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以里黄宅村、大坞、深坑为中心的板栗、猕猴桃、竹笋两用林等7000亩高效林业基地,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加大了对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三、控制工业污染,发展生态工业。
立足“生态立乡、工业兴乡”,根据本乡区域地理位置及资源特征,合理配置和安排工业结构及布局,在发展工业中保护好乡村环境,发展无污染、低污染企业,真正搞好环境保护,适度开发资源,有效实行工业“三废”治理,促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首先是积极发展手工业。以浦江县金司宝日用工艺品厂为龙头,发动农民种植金丝草加工扫帚;以花边加工点为纽带,发动村民搞花边加工等,引导农民从事竹编工艺品等环保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对不达标企业及时采取关停、转产处理,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本区域内企业达到了生态工业建设标准。
四、实施农业项目,营造生态田园。
认真实施“生态立乡、项目兴乡”战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五年累计投资了1000余万元,完成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30余个。其中投资558万元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浦阳江源头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投资46万元完成了金坞、童坞溪堤塌方等3000多米溪堤护岸工程,投资42万元完成了百步塘、长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资了200余万元,实施了9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成标准农田3200多亩。
五、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项目之多,投资总额之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①康庄工程。全乡的乡村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近三年共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9条通村公路,总里程30.4公里,全乡除高塘下山脱贫外,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公路路面硬化,并获得康庄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②村庄整治工程。投资220万元对8个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美化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居条件,提升了村庄品位,提高了生活质量。③甘泉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160余万元对7个村实施甘泉工程,并投资500余万元对11个村实施自来水改建扩建工程。④文明卫生创建工程。以乡政府驻地为重点,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的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目标,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集镇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花桥的生态乡建设已初现成效,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今后几年,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力争把花桥乡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农村集镇,最终实现全乡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