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陵塔

简介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北高陵县高陵中学内。始建于宋代。平面呈八角形,13级,通高56.9米,为密檐式砖塔,塔顶为圆形宝瓶式。因邻近泾阳、咸阳,地处渭水之阳,所以又称"三阳塔"。结构精巧,制作坚固。几经地震,塔基外层剥落,塔身出现裂缝,后加以修补,至今完好。

修缮据明《高陵县志》记载,明嘉靖34年(1555年)和隆庆6年(1572年)关中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地震,昭慧院和高陵塔亦遭到破坏,当时的寺院主持僧满愍曾率寺旁居民银奈等捐集物资,召匠重修。1981年陕西省文物局曾拨专款9万元,合同高陵县人民政府对高陵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维修领导小组由高陵县县长张永年、副县长杨志明同志任正副组长,由韩城古建队具体负责施工,是年5月动工,9月主体维修结束。9月17日高陵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高陵塔主体维修工程验收会议,国家文物局、陕西文物局、成阳地区文管会等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维修后的高陵塔,根据“保存现状,恢复原状”的原则,保持了原建筑的艺术风貌。同时在每个檐角共恢复安装了108个铁铃,愈加显示出古塔的挺拔雄姿。

价值高陵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高陵塔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重点保护

结构

塔在一个独院内,据传是唐昭慧寺内,故陕西省地图上标为昭慧寺塔。这是一座八角密檐式砖塔,有十三层,通高53米,塔的八角还挂有铃铛,风一吹就叮当作响,还有几只鸽子绕塔飞翔。站在塔下仰望塔顶,不禁感到人的渺小和伟大,人以其渺小之身造就了这样气势磅礴的古塔.塔内楼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楼梯盘旋而上,手到之处的塔砖已精光锃亮,敲起来铿铿作响,塔砖不似现在的砖有许多气眼和沙粒。这些砖排列整齐,砌得密实难怪它能抗地震,在明末8级地震中塔依然毫发无损。登至塔顶不能极目,能见度不好,没有看到泾渭交汇处,不能目睹泾渭分明的壮观景象,更不能分辨清浊。

操场中还有一座碑亭,曰“李晟碑”李晟是唐末名将,曾在此击退过作乱的朱泚,收复了京城,迎回了德宗,死后便埋在他曾得胜的东渭桥旁,“三十年河东又河西”李晟墓的墓道部分沉入水下,此碑便移至塔旁,此碑十分高大,是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写的,俗称三绝碑。

塔身上每层均开拱门四个,一至七级叠涩出檐,八级起作假飞椽挑檐,檐角微向上翘,塔身上满不小孔,或为通风之用。整体而言,高陵塔造型秀丽,尤以檐上所挂108个风铎,清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当,甚富诗意。

高陵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