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江山话

江山话简介江山话是指浙江省衢州江山市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与普通话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江山话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不同的语音体系,这套语音体系基本接近中古汉语的语音体系,它的声母可以说与中古汉语基本相同,韵母相同的也很多,声调完全一样,所保留的入声字也基本相同。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江山属于吴地,受吴语的影响十分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吴音。还有,江山的人口主要迁移于北方,因此在语音上还受到不同时期汉语共同语的影响。

江山话音系声母

巴[pɑ] 怕[phɑ] 爬[bɑ]

马[mo] 夫[fu] 浮[vu]

猪[tɑ] 听[thiŋ] 同[doŋ]

脑[nɐɯ] 李[li]

再[tse] 寸[tshuɐ̃] 茶[dzɑ] 山[sã] 事[zɿ]

朱[tɕyɛ] 唱 [tɕhiã] 传[dʑyɛ̃] 女[nɑ]/[ŋyɛ] 心[ɕiŋ] 树[ʑyɛ]

姜[kiã] 气[khi] 群[ɡyŋ] 我[ŋo]

晓[hiɐɯ] 云[ɦyŋ]

无零声母,全部浊化到[ɦ]

韵母

耳[ør] 衣[ɦi] 无[vu] 雨[ɦy] 之[tsɿ]

拉[lɑ] 家[kiɑ] 瓦[ŋuɑ]

鞋[ɦæ] 也[ɦiæ] 快[khuæ]

天[thiɛ̃] 全[ʑyɛ̃]

开[khe] 会[kue]

哥[ko]

包[pɐɯ] 表[piɐɯ]

楼[lɯ] 秋[tɕhiɯ]

三[sã] 香[hiã] 关[kuã]

干[kɔ̃] 状[ʑiɔ̃]

盘[bɐ̃] 官[kuɐ̃]

门[moŋ] 穷[ɡioŋ]

齿[tshɿə] 鱼[ŋɯə]

金[kœ̃] 森[ɕyœ̃ ]

京[kiŋ] 春[tɕhyŋ]

八[paʔ] 学[ɦiaʔ] 扩[khuaʔ]

笔[pœʔ] 十[ʑyœʔ]

日[nəʔ] 习[ʑiɛʔ] 越[ɦyɛʔ]

月[ŋoʔ] 肉[ʑioʔ]

合[kɔʔ] 肉[ŋyɔʔ]

声调

阴平44 天空飞山

阳平231 南来田皮

阴上324 纸九火口

阳上22 坐买有被

阴去51 菜四送去

阳去31 备洞路硬

阴入45 七雪踢客

阳入12 六肉白独

江山话的民间谚语“春雾晴,夏雾雨,秋雾霜,冬雾雪。”

“天红霞,呒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江山话的相关研究三千年前中国人或说江山话

据《光明日报》报道 衢州江山市74岁的李庄临老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论证江山方言很可能是殷朝古奄国语言。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方言分布地半径仅20多公里,十分狭窄,但却拥有完整的语言体系。李庄临对这一汉语言中极为独特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共写下170万字的《江山方言词典》和30万字的《江山方言地名典》。

通过研究,老人逐渐总结出江山方言的一些特性,最显著的就是在江山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老语言及一套完整的否定词语。“比如江山人自称‘奄各人’,这只有在北方地区才有人使用。”李庄临考证推测,江山方言极有可能是3000年前灭殷之后,保留下来的原始而完整的语言。

为了记录下完整的江山方言,老人查询了《左传》《楚辞》等大量的古籍资料,在记录语音过程中力求准确,他使用了汉语音标及国际音标,在不够用的情况下,甚至自创了声母韵母记录方言。

据了解,李庄临的书稿已经引起国内多家大学的关注,南开大学历史系陈生玺教授认为,“江山方言对研究古汉语有重大意义”。南京大学语言学系数次派博士生专程赶赴江山与老人探讨方言,认为老人整理的江山方言极具研究价值。

江山话特级大师考试1.“缺勒山“是什麼?(5分)

A.高山 B.穷人 C.手肘 D.小山

2.爷爷是怎麼叫的?(5分)

A.叠叠 B.牙牙 C.恩扎 D.拱

3.“刀”是什麼?(5分)

A.狗 B.鸡 C.猫 D.猪

4.菜刀怎麼说?(5分)

A.qidou B.biadou C.ciedao D.biadao

5.“扣萡单“是什麼?(5分)

A.打折 B.菜单 C.小气鬼 D.脚後跟

6.“库潭“什麼意思?(5分)

A.水库 B.屁股 C.大潭 D.哭的小孩

7.“社南“是什麼样意思吗?(10分)

8.“叫读“是什麼?(10分)

9.“绝咖”什麼东西?(10分)

A.咖啡 B.好的 C.脚指 D.指甲

10.“姐姐”怎麼说的?(20分)

A.机机 B.接接 C.加加 D.卡卡

11.老婆怎麼说的?(20分)

A.老婆 B.楼欲 C.楼毛 D.夫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