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鳞毛蕨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拉丁名】Dryopteris hwangshanensisChing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凉入肝经。

【植物形态】黄山鳞毛蕨,又名:小叶凤凰尾巴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直立,粗大块状。

叶簇生,呈莲座状;叶柄与叶轴密被淡棕色披针形鳞片;叶长50~80厘米,叶柄短;叶片硬,草质;长椭圆形,先端渐尖,2回羽状分裂;羽片线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几无柄,羽状深裂;裂片近接,长线形或狭长圆形,呈镰刀状,顶端圆钝有锯齿,边缘几为全缘或有锯齿。

孢子囊仅生于叶片上部的1/3,通常2~4对,着生于裂片的上半部;子囊群盖灰色,宿存,呈圆肾形凸出。

孢子期8~11月。

生于高山林下或阴湿的沟边岩石上。

分布安徽、浙江等地。

【功用主治-黄山鳞毛蕨根的功效】《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目赤肿痛,根茎(去鳞毛切片)一两,加水和白糖煎汁,日服二次。

http://www.zhongcaoyao.org/zcydq/49/I4s49546208y201k.s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