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干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电子干扰为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分类通常按产生的方法、作用的性质和作用的对象进行分类。

按产生的方法

,电子干扰一般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两类:

·有源电子干扰是用专门的干扰发射机发射或转发某种形式的电磁波,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工作受到扰乱或破坏。发射的干扰信号载频、功率和调制方式(干扰样式)是根据欲干扰的电子设备的类型、工作频率和技术体制等确定的。

·无源电子干扰是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箔条、反射器或电波吸收体等器材,反射或吸收敌方电子设备发射的电波,使其效能受到削弱或破坏。这类干扰,主要用于干扰雷达、激光测距装置等以接收反射电波来工作的电子设备。按干扰的作用性质

,电子干扰可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

·压制性电子干扰是指造成电子设备的接收系统过载、饱和或难于获取有用信号的干扰。

·欺骗性电子干扰是以与有用信号相同或相似并含有假信息的信号,使电子设备或操纵人员真假难辨,造成错误的识别和判断的干扰。按干扰的对象

,电子干扰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导航干扰、雷达干扰、无线电遥控干扰、无线电遥测干扰、红外干扰、激光干扰等。一些国家还将对声纳等水声电子设备的干扰也列入电子干扰的范围。

实施电子干扰的实施,通常是按统一的电子对抗计划,同部队战斗行动协调地进行。由于陆、海、空军的作战特点不同,它们对电子干扰的战术应用也不完全相同。在航空兵突防作战中,一般有远距支援电子干扰、近距支援电子干扰、随行电子干扰和自卫电子干扰四种基本战术

远距支援电子干扰

,即用电子干扰飞机(见电子对抗飞机)在作战地域(敌地面防空武器有效射程)以外,对目标附近的主要电子设备和系统施放大功率综合电子干扰,掩护攻击机群的战斗行动。近距支援电子干扰

,即电子干扰飞机作为攻击机编队的先导机随编队一起突防,并在距目标的一定距离上盘旋飞行,施放电子干扰,掩护攻击飞机遂行作战任务。随行电子干扰

,即电子干扰飞机在突防和作战过程中,在编队中施放电子干扰,掩护攻击机群作战。自卫电子干扰

,即作战飞机自身携带电子干扰设备和器材,在执行任务中施放电子干扰,保护自身安全。水面舰艇、潜艇作战,偏重于自卫电子干扰。地面部队作战,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强调合理配置电子干扰群,干扰压制敌方通信指挥系统。

发展趋势电子干扰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探索新的电子干扰技术,发展新型电子干扰设备和器材,扩展干扰的电磁频谱范围和增大干扰有效性,提高干扰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对复杂的新型电子设备的干扰能力,以及广泛采用模拟设备研究发展电子干扰战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