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晓
《无梦楼随笔》作者张中晓(1930~1966/1967) ,男,浙江绍兴昌安门外恂兴北人。笔名罗石、孔桦、甘河。
小时家贫不能入学,随父绍贤学习《古文观止》、《左氏春秋》等书。12岁读了一学期小学;十三四岁读了一年初中,后得英语教师之助,开始大量阅读新文学书刊,并自学英语,挣钱买书,同时开始习作新诗与散文。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1946年,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艺系,翌年,转学重庆大学中文系。1949年初,因肺病急性发作而辍学,返浙就医,自学依然不断。读书时受到鲁迅、胡风等人影响。1950年经人介绍与胡风通信。1951年5月,在全国文协上海分会编辑的《文学界》周刊上发表《略论我们的文艺批评》,引人瞩目。1953年7月,在《文学月报》发表纪念马雅科夫斯基诞辰60周年而写的《巨大的激情》,旋为苏联《文学报》转载介绍。
1952年起,任新文艺出版社编辑,和作家与诗人耿庸、罗洛等同事。在编辑工作中很有见解,对来稿提出中肯的意见,能发现来稿中的抄袭行为,是很有前途的青年编辑。同年参与文艺整风学习。业余陆续写作《论杜勃罗留波夫的文学批评思想与方法》等论文。
1955年5月因胡风冤案牵连,他给胡风的信件被断章取义,被作为“反革命嗅觉最灵”、“最反动的暗藏反革命分子”、“胡风集团骨干分子”逮捕入狱,次年因旧病复发获“保外就医”,回到浙江绍兴家中养病,生活十分困难。病中拼命读书写笔记,分集为《无梦楼文史笔记》、《狭路集》与《拾荒集》3种,约30万字。 “文革”前夕调到上海新华书店储运部劳动以维持生活。约在1966年尾或1967年初去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胡风平反,1980年9月张中晓也得到彻底平反。他的生平和文学才能得到文艺界、出版界的公正评价。1996年他的遗作由路莘整理选编为《无梦楼随笔》出版(收入“火凤凰文库”,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苦难中的孤独灵魂孤独是人生向神和兽的十字路口,是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人在这里经历着最严酷的锤炼,上升或堕落,升华与毁灭。这里有千百种蛊惑与恐怖,无数软弱者沉没了,只有坚强者才能泅过孤独的大海。孤独属于坚强者,是他一显身手的地方,而软弱者,只能在孤独中默默地灭亡。孤独属于智慧者,哲人在孤独中沉思了人类的力量与软弱,但无知的庸人在孤独中只是一副死相和挣扎。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拾荒集。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