闱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又称榜花。清末盛行于两广地区的一种赌博活动。旧时代称科举考试场所为“闱”,故得名。具体赌法是在乡会试或岁科试前,赌博者先下赌资,预卜中试考生的姓氏,各猜定数若干,榜发后以猜中多寡为赢输。道光末年始兴于广东。据传,山紫村机房民人最先用这种方式聚赌。初时只以文武乡试榜中小姓作赌,赌注不大,后规模渐大,发展为开局收票。光绪朝后期蔓延到广西。清政府时禁时纵。郭嵩焘任广东巡抚时,曾令禁止,对违禁开局者处以罚银。所罚款充作军饷。旋又准其立案,招赌商开局。户部尚书罗惇衍因其影响科举考试,败坏社会风气,曾奉请朝廷禁止,但不久开禁。每逢赌期,赌局散发成千上万张“闱姓”赌票,吸引社会各界群众参加赌博。有人因此暴发而成巨富,也有人因此而倾家荡产。赌商则至获大利。清朝当局把此途看成一项重要财源。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被废除,这种赌博活动也随之消亡。

闱姓

闱姓者,赌博之事,专行於科举时代之广东。每乡会试或岁科试前,使博者先入资,预卜入彀者之姓氏,各指定若干姓。榜发,视所卜中者之多寡,以第所得之厚薄,往往以百十万为博注。姓僻者,则且代之作文,通关节,使之必中而後已。粤民本嗜赌,此尤风行,无富贵贫贱,辄相率为之,士绅亦於其中分肥,官不之禁。光绪时,且奏抽闱姓捐以助军饷,後乃禁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