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明

中南大学教授1946年出生,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国家铝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首席教授、计算材料与虚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中国大型企业—中铝公司的科技顾问。2001年-2010年被教育部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研究铝、镁合金材料织构与组织控制原理及技术,先后主持了多个相关的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国防军工项目,解决了多项工程技术难题,获多项创新成果。建立了强立方织构铝箔生产的技术体系,结束了我国高压阳极电容铝箔长期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促进了我国铝材织构控制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攻克了罐料板生产中织构平衡的科技难关,在我国实现低制耳率罐料板的热连轧生产,促进了我国铝板带加工技术的升级。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铜铝合金,填补了我国第三代铝装甲板空白,并应用于我国航天新型XX关键构件。研制一种新型高强耐热镁合金,填补了我国新型导弹用轻质耐热镁合金材料空白。研制一种新型铝合金,满足了卫星结构件对无磁高强耐蚀轻质金属材料的需求。多年来一直与德国Aachen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及澳大利亚轻金属研究院签订了长期科研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合作计划,现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1年当选为白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及三等奖3项,获湖南光召科技奖和中铝合作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主持制定国标、行标各一个。申报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4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检索65篇,SCI引用59篇,EI检索118篇。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包括:
1.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国家973)
2.金属薄板织构及其相关性研究(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铝合金厚板及其力学行为研究(国际合作重点)
4.高精度板材热连轧与织构控制技术(国家支撑计划)
山东医学院副研究员男,1954年12月出生,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分党委委员,副院长兼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1970年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药学系,留校任教。曾任山医大人事处科长、设备处副处长、2000年7月任现职。1994-1995在湖南长沙参加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英语培训班一年发结业证。1999年10月-2000年1月参加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第34期卫生部班学习发毕业证。1988年9月赴香港参加美国Bio-Rad太平洋公司举办的HPLC色谱技术培训班并发结业证书。1998年2月参加卫生部组团赴日本东芝公司考察访问。曾发表论文20余篇。现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高青县卫生局业务科科男,1972年1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高青县卫生局业务科科长,县社区志愿者协会理事。该同志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先后荣获“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十佳医护人员”和“淄博市孝感淄博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2008年12月,作为淄博市赴川医疗队成员,积极投身四川省北川县抗震救灾第一线,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赢得了灾区人民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被淄博市卫生局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度“高青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张新明,男,1985年12月出生,现为东北大学大四在籍学生,在校期间曾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该同学学习刻苦,作风踏实,能团结同学,尊师重教,为人和蔼,态度端正,正在为自己人生的另一个开始而努力,争取找到好工作~
山东省水利厅原办公室主任张新明,山东青州人,1967年1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管理学博士学位。历任省政府办公厅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2004年2月任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被评为省政府机关优秀青年工作者、省直机关优秀青年工作者、全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全省黄河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记三等功3次。
2008年7月31日21时23分,张新明同志在陪同厅领导检查青岛棘洪滩水库防汛、反恐和奥运供水安保工作返回济南途中,不幸因公牺牲,终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