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Boyle

彼得·伯耶尔(Peter Boyle)第一次受到观众注意是在1966年的影片《乔》(Joe)中,在那部影片里他扮演了一个在嬉皮士文化兴起背景下的愤怒、顽固的人。
尽管这个角色为他带来评论界的好评,但是他也面临着被定型为“强悍、顽固”的角色路线。因此伯耶尔1972年和1974年分别出演了两部迥然不同与《乔》中角色的影片,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的《候选人》(The Candidate)和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的《年轻的科学怪人》(Young Frankenstein)。尤其是后者,还使他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洛兰·奥特曼(Loraine Alterman)——前去片场探班的《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记者,当时伯耶尔还没有卸装,就戴着他怪物的行头邀请洛兰和他约会。
在加入《人人都爱雷蒙德》后,伯耶尔仍然不时参加一些影片的演出,主要是喜剧片。近年来他参演的电影作品有《圣诞老人》系列、《史酷比2》、《死囚之舞》等。
彼得-伯耶尔这位著名的演员似乎是个天才,什么角色都演的非常逼真生动,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从新科学怪人(Young Frankenstein)中的怪物到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宽容风趣人见人爱的老爸爸,承担着调解家庭矛盾、修复家庭关系、控制家庭局势重任的男主人,个个角色都淋漓尽致,逼真到位。据他的主治医生介绍,Boyle一直饱受着骨髓癌和心脏病的折磨,因抢救无效于周二晚死于纽约Presbyterian医院,享年71岁。
Boyle最早是凭借梅尔布鲁克斯1917年导演的恐怖喜剧片而一举闻名,剧中他扮演一个由科学实验造成的一个滑稽的大怪物,影片的巅峰时刻是当由吉恩怀尔德Gene Wilder扮演的科学家Frederick Frankenstein把他的杰作展示给观众时候,Boyle带着假尾巴,伴随着柏林古典音乐翩翩起舞。
在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中他却给观众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可以说不同于他演的其他很多电影,或许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角色,虽然《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巧思妙想和爆笑程度肯定不如《六人行》,但它在其独特价值的实现上——让所有同样生活在普通家庭中的人在这里找到快乐与烦恼的共鸣,从会心一笑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同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爱雷蒙德》的琐碎故事至今已经讲了9年,观众们仍然乐此不疲地守在电视机前看雷蒙德-巴隆一家无休止的矛盾与宽容、争执与和解。
“他只是以另一种比较轻松比较幽默的方式展示了真实生活,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在2000年记者采访时,他对自己的角色做了诠释。“有时候当你会过头看看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在某种时段也是一种很甜蜜的回忆。”
据出品人Phil Rosenthal回忆“当时叫他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一直都太高兴,因为跟以前角色反差太大,他进来后等试演的时候一直都板着脸。”
“但是我也正是从这时知道了他天生有演喜剧的天赋。”
Boyle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演艺界享有声誉。尽管也曾扮演过粗鲁、野蛮脾气坏的人物,而一度遭到观众的唾弃,然而《竞争者》中的精彩表演却一度让他成为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的黄金搭档。
后期的电影也让他邂逅了他的妻子Loraine Alterman,她当时是杂志《Rolling Stone》的一个记者,很快Boyle便约会Loraine Alterman,两人坠入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