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采邑

【注音】:cài yì

【释义】: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地”、“食邑”。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采邑制盛行于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内有统治权并对国君承担义务。采邑为世袭,由嫡长子继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级而定。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日渐剧烈,卿大夫的采邑也随之动摇,秦统一后,确立郡县制,接受封爵的主要是功臣,虽仍有封邑,但在封邑内没有统治权,以所征的赋税作为俸禄。封邑大小按户数计算,由嫡长子世袭

【基本解释】

1. [town]∶封建领主所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围佃农村舍

2. [fief]∶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详细解释】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周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不以美田为采邑。” 明 卓尔堪 《从军行》:“战胜食采邑,战死为国殇。” 清 彭始奋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诗:“新分采邑 陕西 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采邑的英文翻译1. a fief; a feud; a feoff; (Br.) a manor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