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
读音:chūn huī
解释:
1,春阳,春光。
出处:李白《惜余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晖以留人。”苏轼《寒芦港》诗:“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2,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后因以“春晖”比喻母爱。
词语由来:
春晖,指春天的阳光。为什么用春晖比喻慈母的爱子之情呢?
原来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的诗,写的是慈母一针针一线线辛苦缝纫,制成衣服,让儿子穿上远离家乡。明晨就要远行了,母亲深夜还在密密缝缀,唯恐衣服不结实,怕久久在外的儿子经不起穿着。儿女对母亲的心意只像寸草那样柔弱,而母亲的恩情却像春天的阳光那样温暖,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春晖”比喻母亲的恩情了。
电影《春晖》电影名:春晖
导 演:吴荫循
编 剧:周民震
主 演:田成仁常戎吴丹程中夏菁
摄 影 Cinematography:
孙礼贤Lixian Sun
廖凡Fan Liao
上 映:1982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胶片长度: 11本
制作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中国]
故事梗概(1982)
南宁市三十三中学高三班的凌老师,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如今已年过半百,虽桃李满天下,然而自己的女儿却未能考上大学。
高考前夕,凌老师和他的学生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刺。这时,凌老师的爱人不幸下肢瘫痪,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凌老师如瘠牛负重,他的女儿凌燕只得退出补习班,为父分担家务。刚从壮乡转来的新生覃健,发现了凌老师家的困难,他主动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帮助凌燕补习功课。
本来对覃健就怀有妒意的钟晓星,误认为覃健常去凌家是凌老师为他单开"小灶";陆霞又从中拨弄是非,使一部分同学对覃健产生了不满。覃健的好友黎明了解内情,他想出面解释,却被覃健制止了。因为,正直的凌老师是不允许学生为他的女儿做出牺牲的,一旦真情披露,凌燕就会失去补课的机会,所以,覃健忍受着委屈,继续为凌燕补课。
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覃健的成绩明显地下降了,凌老师为此深感不安,覃健的家长对儿子也产生的误解。凌燕得知覃健的成绩下降,更是痛悔不已,谢绝覃健再为自己补课。但是,覃健仍不移其志,他认为:人如果只为自己,那就无异于动物了。
当钟晓星奉母之命前来凌老师家馈赠补品时,终于知道了真情,她为覃健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此后,她不顾母亲的阻挠,暗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帮助覃健提高学习成绩,凌燕也奋发刻苦学习。凌老师更是"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以惊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把一批心爱的学生送入了高等院校和其他工作岗位。
影片集中描写了中学生生活,填补了当时这类题材的空白。影片在挖掘思想和艺术处理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它不是一般化地表现中学生生活,没有罗列事件、说明故事,而一围绕一个新的立意、尽力将镜头深入到中学生的心灵演算,真实地提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操,细致地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主题不断深化。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校园刊物《春晖》
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重庆市巴川中学文学刊物《春晖》荣获一等奖。学校文学社社长、《春晖》总编池华策老师应邀于2006年12月29日至31日参加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此次活动全国参赛作品共三千余件,参会学校170余所,大会交流发言学校仅有二十余所。
巴川中学文学刊物《春晖》以“积淀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水平”为宗旨,以“文字使生活多彩,写作让生命灵动”为理念,倡导作文应关注生活、注重体验、敢写真情、把握写作的微妙之处,这对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文学素养、健全人格十分有益。
近两年来春晖文学社成员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读写舫》、《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先锋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七十余篇,得到王金重、戴汝潜等专家的好评。
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北大教授毕诚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有活力的文学社和高质量的刊物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庆市巴川中学为我们作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