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村
1、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北门村北门村地处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中心,全村人口858,户数266,辖6个村民小组,中共党员33名,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水田400亩,林地3300亩,其中经济林3200亩,全村人均收入2850,装有电话户数200,接通有线电视户数206,装有电脑户数60户,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房产、农业、民营企业、加工、服务、建设、运输等。目前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3个,人口738,户数183。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305人,初中生升高中就读比例5:4。村两委干部人数7人,其中男6人,女1人,初中以上文化3人,高中以上4人。全村党员36人,团员108人,外出打工18人。五保户2户,生活保障率100%。村办企业2家,村民自主经营户数160。
获得的荣誉表彰情况:
95—97 获市“五好党支部”、95—97 获省“五好党支部”、96—99 获县先进党支部、2004年 获市“计划生育先进村”、2005年 获县“先进党支部”、99年 获市“基层组织先进单位”、99年 获省综合治理“安全村”、99年 获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4年 获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2003年 获市“红旗村党支部”、2004年 获省“基层发主法制示范村”。
2、浙江省象山县丹城镇北门村北门村位于象山县丹城镇北部,县治西侧。北靠象山桂花岩头,东至后岭沿西澄河下直十字巷,南至横十字巷、桃园路,西界千丈岩、彭姥岭。纵长约0.5公里,东西宽0.3公里,面积约0.15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桂花岩头海拔380米,为象山主峰,遥控南庄平原。清流纵贯,源出凤跃峰,因名凤跃溪。溪流经等慈寺南,汇北门饮水库,注入南大河。宋代为凤跃、拱星坊,清为一隅,宣统二年(1910)为北境,1932年为北辰镇,40年代为丹城镇第十保。1951年为第十村,1958年为第八生产队,1961年称北门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1962年划出非农业人口,另建北路居民区,仍留村混居。1983年撤大队,复为第十村。1986年,以村处原县城北门改称北门村。1992年,全村336户、994人,村委会驻地北山路44号(原北门行宫址)。
全村原有耕地700余亩,1992年征用300余亩后,实有433亩。其中水田407亩,分布于南河路西首,距村约2.5公里。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1975年平整农田成方,建机耕路6条,计3400米。开新河从白石泾到砻担浃,深2米,宽4米。水泥渠道4条,辅以泥渠,方内机车可达,排、灌两宜。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1988年率先办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1989年建农机服务站,田间架设电网,总长3460米。至1992年,有手扶拖拉机2辆、小型收割机2台、50型大型拖拉机(耕耙配套)2台、履带收割机1台、开沟机2台,建灌水站3个,专人管理。田头仓房户用6间,场用40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湿谷登场,就地翻晒,干谷运归。粮食亩产由1949年150公斤增至1992年732公斤,人均粮食316公斤。
山林1400余亩,分布于上官山、西寺山、圆峰山一带,用材林以松、竹、枫、杉等为主。1964年大队长邹明华吸取外地经验倡议种桔,至1967年共种2289株,至今已种桔133亩,已可采摘63亩5527株,年产量125吨,产值15~20万元。茶园62亩,年产4.5吨,产值2.5万元。杨梅25亩,年产1吨。、
1991年夏,桂花岩头一带松树枯黄,引起领导重视,层层上报至国家林业部。9月经南京农业大学程瑚瑞教授实地察看,鉴定确认松材线虫病,县林业局、镇人民政府督促防治。1991、1992年两次砍伐病松108万公斤,伐桩涂药2.5万余只,用药2000余公斤。病木悉经熏蒸后,自锯包装箱板料消化,枝桠焚毁。1992年春重新营造杉木80亩,樟树、银杏等1500株。
工业始于1974年。是年接办居民塑料小厂,加营标牌,年产值仅几万元。1985年,将3个车间分建为3个厂。至1992年年产值199万元、利润15万元,安排村劳动力100余人。除村办集体企业外,村民自找门路,发展多种经营。1992年,商业、饮食业年收入24.8万元,服务业16万元,建筑业7.2万元,交通运输业3万元,其他5万元。集体经济壮大,村有投资基金114万元,其中集体积累113万元,对企事业投资60.7万元。公积金52.3万元,公益金5.5万元,农业发展基金4万元。人均收入1376元。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80年代后,私人新建住宅累计251户,北山路以西新楼栉比,高大宽敞。为节省土地资源,防洪与造地相结合,彻底治理彭姥岭下郑家坑,筑防水坎数十米,高5.5米,挖深坑底1米,两边砌石堤平整出建宅基地建房70户,保护良田10余亩。坑上建桥3座,辟沿山马路600米,连接城西路,通往沙场等处机耕路1000米,宽4米。村区弄、巷改铺水泥路面1120米。
儿童入学率提高,小学为100%,初中98%,高中40%。1987年对65岁以上老人,月发补助费20元,还投资2.2万元建造老年活动室,内设彩电,订有书报,备有棋类,专人管理。1993年起受补助老人年龄降为60岁,金额增至40元,逢节向老人送慰问品,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村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先进村,1989~1990年度宁波市文明村。
1949年后,村注重资料保存,自立档案。1990年将1980年以前所存土改户籍、烈军属、人口普查、土地征用等档案31卷移送县档案馆保存。
全村现83姓,原以姜、钱、周、何、梁、冯姓居多,几经变迁,今张、王、徐、宋、俞姓为多。《(民国)象山县志》载,姜姓祖晟,原为建州刺史,唐乾符间(874~879)自广南航海至象山;钱姓祖延庆,宋时为会稽丞,自台州迁陈山,分支居县城;周姓祖思仁,宋时任玉泉场大使,自奉化迁入;梁姓祖宗敏,宋乾道间(1165~1173)自福建迁入;冯姓祖澄溪,明嘉靖间(1522~1566)自慈溪迁入;张姓祖永宁,明时自乐清迁入;王姓祖天才,清康熙七年(1668)任象协守备,自鄞县迁入;朱姓祖汝琦,清康熙间自镇海迁入;俞姓祖绍庭明代迁入;何姓祖德宏,清嘉庆间自鄞县迁入。
建村至今一千多年间,人才辈出。知名者有:钱唐,字惟明,号白石山人,博学敦行,才器卓越。元末隐居不仕,明洪武元年(1368)举明经对策,官至刑部尚书,著有《白石山人集》。范船僧,1926年参加共产党,北伐时在第六军政治部任职,后调升十七师宣传科长。1927年后出任中共浙江省委职委书记,同年11月被捕入狱,1933年保释,旋病逝。姜冰生,早期共产党员,曾任国民党象山县党部执委、组织部长。后为华北中学教务主任,1937年病逝。姜绍祖,毕业于北京大学,创办华北大学及华北中学,任中学校长多年,被选为北平市参议员、国大代表。姜颖凤(伯喈),浙江政法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鄞县县党部、象山县党部主任委员,创办《宁波大报》,任社长,浙江省临时参议会议员。何津,抗日战争时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共中央军委二局股长、科长。1943年被授二局模范工作者称号。1955年任总参三部研究所所长、第六局局长等,1978年任三部参谋长。
名胜古迹,首推等慈禅寺,习称西寺,旧名凤跃院。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历经修缮,"文化大革命"中部分烧毁,1984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修,面积扩大至1万平方米,新建天王殿、药王殿各三大间,焕然一新,客舍五楹二层,供外地及台、港进香人士居住。环境清幽,依山襟湖,修篁环合,外地及港、台来此进香者络绎不绝。
丹山石屋,在村西丹山山腰翠微深处,巨石上覆,结构天成,右侧镌"石屋"二字,口宽5.5米,进深8.3米,可容数十人。《(民国)象山县志》载,明万历间知县倪甫英建禅屋五间于其上,令吴学周复建阁亭。清乾隆间,守备陈广宁与县人钱泳来游,题为石屋八景,唱和甚多。有隶书阴刻镌石上为"乾隆癸丑夏四月,陈广宁、徐华、肖鸿章同来,钱泳题记",今有拓片存县文管会内。[1]
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占陇镇北门村北门村位于占陇镇西北部练江南岸,该村村道基本实现水泥化,交通比较便利,人口约4100人。现有党员60人,“两委”干部7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出要以土地出租收入为主。该村以农业为主,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近来出现一批外地人租种该村耕地用于发展水稻,玉米,西瓜等规模化种植。工业发展缓慢,有部分小规模手工业,比如成衣厂等为主。
4、宁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北门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北门村面积2.1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9.4℃,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年降水量260.7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2955小时,蒸发强烈,年蒸发量2018毫米,无霜期163天,是全国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北门村地处黄河青铜峡灌区上游,耕地面积1612.7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排条件好。2005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209525公斤,奶牛存栏367头,肉牛饲养量753头,羊2860只,生猪2600头,畜牧业产值1150万元。依托金积工业园区和村办塑料包装企业,就地安排剩余劳力386人。集体经济纯收入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
北门村辖7个村民小组,418户,总人口1712人,回族人口近10%。全村现有劳动力83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01人。全村有3个党小组,37名党员。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旱船队在吴忠市春节社火展演中获二等奖。全村97%的村民(1671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建设中的“塞上农民新居”,第一期工程安排52户。同时,已建成“三位一体”户用沼气100座。
5、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东门乡北门村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东门乡北门村毗临县城,辖10个村民小组,285户,1042人,耕地面积825亩,其中水田460亩,旱地365亩。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5万元,人均纯收入4150元。
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强,通过建章立制,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通过抓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由于“两委”班子作风过硬、战斗力强,工作效率高,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该村充分利用临近县城的地理优势和肥沃的土壤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生产,蔬菜和水果成为北门的主导产业,享誉整个道县。去年共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60亩,复种面积1200余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元;种植巨峰系列葡萄260余亩,人均增收800元;改造低产鱼塘和利用低产田养鱼260亩,产值50余万元;新办大型砖厂2个,预制件厂1个,集体经济年收入12万元。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完善了计生“三位一体”的阵地建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建了调解委、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强力维护社会治安。近几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大的治安案件和上访事件,全村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户户装了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88%,98%的村民盖了新房,进城通道及村里道路全部硬化;全村美化、净化、绿化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连续四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先后被市、县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
6、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北门村位于董志镇北门口、世纪大道南端。东西、南北跨度各5公里,东邻郭堡村、崔沟村、寺里田村;南邻南庙村、董志村;北邻周岭村。
界内有国税董志分局、收费站、公交公司、变电站、派出所、小崆峒、管委会等单位。
近年来,招商引资企业及项目有:南五路、石油倒班点、污水净化厂、神农锅炉厂、华龙食品厂、东盛建材公司、昔家花园、预制厂、沙石厂、液化气公司;生物科技、大千公司、庆阳市农产品公司、德福建材厂、南湖汇展中心、崆峒停车场、南湖集雨灌溉工程等。新建东门、赵庄居民住宅区两处。新办文化大院一处,设敬老、宗教、科技、农民自娱自乐等活动室。
北门村共辖梁沮、东庄、龙王坳、南坳、当庄、郭庄、西庄、后庄、唐庄、二年、上庄、马庄、赵庄、强岭、北门、东门、东坳17个自然组,860户农户、3664口人,土地面积1万亩,其中:耕地7559亩。柏油路面8公里,水塔6座,通自来水186户、820口人,通电话680户,电视户平均1.5台,联宽带网80户,楼房住户120户,各种车辆百辆以上。[2]
7、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白峰镇北门村北门村位于白峰镇郭巨老城区,因村内有郭巨古城北城门而得名。北门村东朝北街,南向西街,西临护城河,北靠总台山。全村共有耕田600亩,山林、园林1779亩。2007年底人口1045人,党员46名。北门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区级卫生村,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农业以花木为主,其他有果木、淡水鱼养殖。有生猪养殖场和土鸡养殖场各一个。目前正在建设凤凰山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这将标志着北门村的文化建设将上一个新的台阶。[3]
8、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法库镇北门村北门村位于法库县法库镇北半部,农户与城镇居民混居。截止到2006年,全村有310户,830口人,有耕地面积1261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
2006年,引进外资一千多万元,新建液化气站和农产品加工二个民营企业。到2007年全村有民营企业十二家,有固定资产一千五百多万元,年产值四千三百九十二万元,利润三百六十六万元,民营企业纯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基本上形成了生产、加工、另部件配套的产业链条。在抓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在基本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全村建立了粮食生产、果树种植、蔬菜栽培三个经济区域,粮食生产以高效优质玉米为主要品种,果树种植以苹果梨为主,蔬菜以大棚为主。全村发展种植大户45户,建冷暖蔬菜大棚75个,种植高效经济作物7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5%。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发展养殖业十九户,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2005年来,村党支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民营企业为龙头,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基地,使农民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近几年党和政府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纲要,提出了“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北门村按照 “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经济为动力、以高效优质产品为突破口,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全村民营企业、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商整体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化生产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
9、福建省宁德福安市甘棠镇北门村北门村,地处甘棠城北大门,104国道贯穿中央,交通便捷,东临赛江,西南与高速路相连接,西北负莲花山峰,山川蕴秀,地灵人杰。这里曾为三塘拱宸保,而后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闽东革命暴动发源地之一。1984年组建村民委员会以来,下辖11个村民小组,现全村598户2760人,各项发展指标均在全镇前列。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自有村财收入45万元,人均收入6500元。曾获省委、省政府第五、六届文明单位,是福安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之一,同时是福安市委、市政府实施赛江城市组团,甘棠工业集中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前的378年间,北门村频频陷于兵火与天灾之间,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28年以来北门群众投身于党领导的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斗争,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门村两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使北门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道路越走越宽敞。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孕育了北门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人文景观,更是独具特色,是著名的“种德禅寺”所在地;是福安市重点文物“甘棠刘氏祠堂”革命暴动点所在地,这里曾记载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叱咤风云,领导者如火如荼的甘棠革命暴动;是当今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阵地之一。
今日北门由传统农业经济迅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科技兴农,工业兴旺发达,多种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特色明显,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创办于1985年的北门茶厂,如今发展为上规模的现代化绿色茶叶基地,是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莲岳牌”、“翠绿芽”、“银毫云雾”等产品远销往国内外。98年被中央农业部和省消费者协会评定为名优茶信得过推荐产品,曾多次获“中华茶文化”金银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