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后
仙后[title2]
东方神起的粉丝东方神起的粉丝叫做Cassiopeia(仙后)。
中国仙后标志
Cassiopeia的由来:
仙后座是在秋冬时,北半球可以看见北方天空上最美丽的星座,五颗很漂亮的星。
神起的罗马拼音是Tong Vfang Xien Qi ,缩写是TVXQ(也有说是TVFXQ),这5个字母在键盘上呈“W"排列,就像天上的仙后座一样,仙后座有5颗亮星和数以万计的星星,5颗亮星代表5只,代表五只永远在一起!
所以东方神起的粉丝叫仙后。
不管过几万年,天上的仙后座,还是5颗星..
======================================================================
这是中国仙后对他们的昵称:
队长郑允浩:
豆包(因为他经常会鼓包子脸)、户主(他是队长)、郑耗子(因为“浩”的谐音是“耗”)
金在中:
花花(因为长得真的很漂亮)、夫人(这就是涉及到王道了,关于王道,解释起 来比较不方便,你可以在百科里找)、金点点(那是因为有一次在中穿着一件 低领的衣服,被看到胸口有一点一点的红色,所以称为金点点),有的时候也会叫金小在、金在在、金女王(女王就是因为他的脾气比较女王,但不刁蛮, 更多的时候是乖小孩,只是在熟人面前才会显示出女王的特征)金蘑菇(某段时间的发型像蘑菇)。金九爷、小九(因为有八个姐姐)。
朴有天:
大米(因为他的英文名是MICKY,就取了前面的MI这个音,连起来就是朴大米)、朴甜甜(因为名字朴有天,取了最后的“天”的发音,再加上他的甜美笑容,就是“朴甜甜”),因为音译的不同,有的时候也会叫“朴有仟”(这就不是昵称了)
金俊秀:
桃子(俊秀妈妈的胎梦是一个桃子和一个葡萄,问俊秀他是桃子还是葡萄,在中在旁边说俊秀的屁股很像桃子)、小太阳 (因为他很开朗,无论在哪里都能制造出明朗的气氛)、暴力小海豚(因为,他的确有的时候会有一点小暴力,别被吓到哦,更多时候他还是很温和的,海豚则是因为他有海豚音而得名)。教主(参见AB3视频)。
沈昌珉:
大胃袋(你知道吗?他曾经有一顿吃掉一张五人份的披萨的辉煌战绩)、沈小饼。 小鹿斑比【珉在 气球 的MV里的造型】 昌多里 CC SCM 沈英俊 沈销魂 甩饼
人文主义文学
作者简介:
埃德曼•斯宾塞(1552—1599)是乔叟之后英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不朽杰作《仙后》(前3卷1590,后3卷1596)描写仙后格罗丽娅娜派出12名骑士周游天下,每一名骑士具有一种美德,首席骑士亚瑟王身兼12种美德,所以得到仙后的爱。
《仙后》是一部寓言性作品,诗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仙后格罗丽娅娜意为“荣耀”,象征伊丽莎白女王。《仙后》表达人文主义道德理想,歌颂冒险精神和征服的快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诗人在《仙后》中创造的诗体被称为“斯宾塞诗节”。
歌剧《仙后》(《小仙后》(1692))亨利·珀塞尔享有“不列颠的奥菲欧”之誉,他被视为最杰出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和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在英国率先倡导为皇家庆典仪式以及各种节日场合创作音乐,这种做法经过亨德尔的继承和发扬而成为英国音乐的一个优秀传统。
珀塞尔1659年出生于伦敦,幼年时作为皇家教堂唱诗班成员即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1679年起接替他的老师约翰·布洛担任威斯敏斯特教堂管风琴师。珀塞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音乐作品,包括各种形式的合唱、器乐及舞台作品。除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外,还有假面剧或被后世称为“半歌剧”(即演出形式接近歌剧的舞台戏剧音乐作品)的《迪奥克莱希恩的经历》、《亚瑟王》、《仙后》、《印度女王》和《暴风雨》等。他还为五十多部戏剧作有配乐和歌曲。1695年11月21日,珀塞尔在伦敦逝世。
《仙后》是珀塞尔于1692年创作的一部假面剧或称“半歌剧”,脚本由埃尔卡纳·塞特尔基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中的部分情节创作。1692年4月在伦敦多塞特花园剧院首演。
剧情梗概
为得到印度男孩,仙后狄坦妮娅与其夫——仙王奥布朗发生了争执,他们各自的小精灵侍从也狂热地加入到了这场争斗中。
众精灵间的争斗延续到了忒修斯国王所管辖的小城。国王正在召开会议镇压一群渴望逃到“一个非常宁静的地方”的凡人,因为这种思想严重触犯了忒修斯主张禁欲的统治。丑行暴光后,这群凡人被逐出了小城。
被驱逐的凡人迷失在奥布朗黑暗恐怖的森林领地,并被他的侍从胁迫,却被狄坦妮娅的小精灵救出。这让奥布朗大为光火。旧仇未泯又添新恨,他决意要报复仙后。
奥布朗的小精灵趁狄坦妮娅及凡人熟睡之机,把一种魔花的汁液滴入了他们的眼帘,被这种魔花的药力控制的人,将会在醒来时爱上他第一眼所看到的东西,不管看到的是何等的怪物。帕克则乘机抓走了印度男孩。
在魔花的药力作用下,狄坦妮娅及凡人们经历了一个完全有悖常理的、意乱情迷的夜晚。而这一切都被在暗处幸灾乐祸的偷窥者奥布朗及其侍从看在眼里。
熟睡中的国王忒修斯被喧闹声惊醒,发现自己的一大群善于阿谀奉承而又极其贪婪的亲戚前来为他庆祝八十大寿。这一切让他不胜厌恶,最后,他宁愿带着自己的高贵尊严主动躺进棺材来结束这场闹剧。
捉弄狄坦妮娅的目的达到后,奥布朗为狄坦妮娅及凡人们解除了魔花汁液的效力。狄坦妮娅醒来后发觉自己已失身于驴子,备感耻辱和伤心,但她并未失去仙后的高贵品性,她让那些在奥布朗的药力之下情迷意乱、错认心上人的凡人们与各自的爱人重归于好。
狄坦妮娅为自己破裂的婚姻而叹息,而奥布朗却仍在兴致不减地继续他的恶作剧——与众位侍从一道演习中国式的婚礼。盛怒的狄坦妮娅驾临,摧毁了奥布朗的闹剧。奥布朗在狄坦妮娅的威严下臣服,并乖乖交出了印度男孩。
狄坦妮娅的精灵们打算叫醒在棺中沉睡的婚姻之神,以便让他为几对真心相爱的凡人主持婚礼。但婚姻之神宣称由来已久的婚姻制度早已声名狼藉令他大失所望。直至亲眼看到狄坦妮娅与奥布朗重归于好之后,他才欣然同意主持新婚仪式,众人皆大欢喜。
关于本节目版本
由英国国家歌剧院发掘并重新整理的《仙后》于1995年作为珀塞尔逝世三百周年系列纪念演出之一首次上演,受到观众和媒体的欢迎,同时也引起不少争议。因为在这个演出版本中,导演大卫·庞特尼作为歌剧导演领域的新秀,采取的全然不是听众习惯的古典手法,而是通过带有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的导演手法将这部古老的巴洛克时期作品变成了一出荒诞剧和讽刺剧。由罗伯特·伊斯雷尔设计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是现代派简约和提醒式的,其中不乏富有想象力甚至荒诞的创意,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出现在第三部分的“第八场假面剧:奥布朗的中国式婚礼”中的中国大头娃娃和红宝书。邓雅·拉米科瓦设计的服装让观众耳目一新甚至有点不易接受,因为舞台上的人物所穿的既有表现仙界的奇异服装,也有大量现代日常服装,还有走了样的中国的传统及现代服装。剧中人物除演唱和表演之外,还有许多舞蹈段落,这是符合假面剧传统的,只不过奎尼·萨克斯的编舞并未按照珀塞尔时代的风格,而是与本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等诸多因素一道,体现了大卫·庞特尼的时空交错、文化融合的狂欢式整体导演构思。剧中的喜剧氛围相当浓郁,许多细节都会令观众忍俊不禁。这种大胆狂放的演出虽然与所谓原汁原味的古典风范差之千里,也会让某些人难以接受,但作为将三百年前的古老作品“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应属难能可贵。从剧终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不难感受到大多数人对这种风格的认可和喜爱。英国《卫报》对大卫·庞特尼执导的《仙后》有如此评价:“这是十分精彩、十分性感的剧院音乐,充满乐趣、狂欢和魔力……不要错过!”
剧中两位主角的饰演者均为当今歌剧舞台上的明星级人物。饰演仙后狄坦妮娅的澳大利亚女高音伊万娜·肯尼1950年生于悉尼,自1975年在伦敦初次登台后即活跃于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格兰德伯恩歌剧院以及欧洲其他各大歌剧院,其优美的女高音和出色的表演众好天赋深得观评。从1992年起,她涉足早期歌剧演出,在亨德尔《阿尔辛那》中的表演赢得各界赞誉。她在这个演出版本里对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听!胜利的喜悦之声回荡在空中》 (第三部分“第八场假面剧:奥布朗的中国式婚礼”结尾)的演唱婉转高亢,洒脱自如,充分展示了她精湛的声乐艺术造诣,给人以深刻印象。
饰演仙王奥布朗的美国男高音托马斯·兰德尔1958年出生于美国好莱坞,在欧美歌剧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以对早期歌剧的准确把握见长,曾在世界各地多次饰演《仙后》中的奥布朗一角,对奥菲欧(蒙特威尔第《奥菲欧》)一角的诠释也颇为评论家和观众所称道。
尼古拉斯·科克指挥下的英国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虽不是仿古乐器,但其清澈明亮的音色并不缺少此剧所需要的盎然古风。剧中不时出现的鼓号齐鸣的乐段极具珀塞尔音乐特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听觉的享受与视觉的冲击可谓相得益彰,二者均在这个用高清晰度设备现场拍摄的DVD节目上得到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