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镇
一、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流口镇乡镇简介
流口镇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城郊,距市区仅4公里,是鹰潭地区的东大门。320国道穿境而过,环镇公路贯穿东西向,跨八个村,交通便利。东与弋阳县圭峰镇接壤,西与雄石街道办、雷溪乡相连,南与该市金屯镇,弋阳县港口镇箭竹乡连接,北与市区隔河(信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辖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流口集镇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55亩,人均1.25亩。
行政辖区
辖新溪、横路、官庄、盛源、双岭、细叶、李源、板桥等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溪。流溪汇入信江。320国道过境。[5]
辖区代码
[代码]360681105:~200新溪村 ~201横路村 ~202官庄村 ~203盛源村 ~204双岭村 ~205细叶村 ~206李源村 ~207板桥村[5]
历史沿革
解放前,为贵溪县雄石板桥乡,解放后为罗河区和雄石区分管,境内为横路、官庄、盛源、双岭、茅坪、李源、板桥等小乡。1955年合作化时,以小乡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属高峰公社。1961年拆社划队时为金盘、盛源等公社,后盛源与金盘二社合并称盛源公社。1969年属罗塘公社。1973年从罗塘公社分出恢复盛源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撤乡改为流口镇,以驻地命名。1997年,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横路、官庄、盛源、双岭、细叶、李源、板桥、新溪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流口,距市区5千米。[5]
基础建设流口镇自1995年撤乡(盛源乡)建镇以来,镇政府所在地已有驻镇单位8家,分别是派出所、工商分局、信用社、医院、中学、敬老院等单位,驻镇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60余家,现已建成国道两旁和府前路两条主街道,临街店面150多家,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有日产500吨自来水厂、有线电视、供电、电讯等设施齐全。镇区正在合理规划进行总体开发,使之与贵溪市区连为一体,建成集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卫星镇。[6]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7]总人口
17160
男
9034
女
8126
家庭户户数
431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150
家庭户男
9028
家庭户女
8122
0-14岁(总)
4285
0-14岁男
2372
0-14岁女
1913
15-64岁(总)
11800
15-64岁男
6158
15-64岁女
5642
65岁及以上(总)
1075
65岁及以上男
504
65岁及以上女
5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872
二、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流口镇

乡镇简介
流口镇地处休宁县西南山区,三江(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镇政府所在位置的坐标为东经117°46′99″,北纬29°42′35″.东与休宁县汪村镇山后接壤,南与休宁县汪村镇回源村毗邻,西连休宁县鹤城乡渔塘村,北临安徽省祁门县祁洪乡、乔山乡、凫峰乡。全镇国土总面积为9.7万亩,距休宁县城53公里,境内多山,属五龙山脉,主要高峰有位于小柘的阴公尖海拔958.9米。由大、小源河在流口潭汇合后经流口、呈村、茗洲流入率水河。
地理气候
休宁县流口镇位于皖赣交界的率山北麓,新安江源头的率水之滨。“率山峰无连界,浙水源来地辟垠。”率水主峰六股尖海拔1629.8米, 是休宁最高峰,也是钱塘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东北坡壁立千仞的悬崖上,如白龙出涧般飞泻而下的汩汩清泉,便是久负盛名的新安江源。而流口则是上承源流、下开先河的新安江源第一镇。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7℃左右,年降水量2000—2200mm,无霜期220天左右。[3]
资源概括
2001年被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中心认定为有机茶园。2004年流口镇被黄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有机茶之乡”称号。境内拥有动植物960多种,其中白颈长尾雉、梅花鹿、猕猴、水獭、娃娃鱼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近20种;银杏、香果树、红豆杉、华东黄杉等珍稀植物10多种。此外,竹笋、香菇、木耳、葛藤、毛蕨、魔芋、野菜等土特名产,更是物饶丰富。[1]
民俗风情
流口镇历史上就有演戏、舞龙、做社、扎排楼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抗战时期,黄梅戏由安庆艺人传入流口,民国时期,流口成立了黄梅戏班,人称“三脚班”。每逢过年及其他喜庆节日,有舞龙灯庆祝的习惯,如:流口的舞板龙,共有300节左右,按男丁每丁出板龙一节,故又称“人丁龙”。呈村的舞滚龙,小柘、车田的舞稻草龙。舞龙时,鼓乐伴奏,鸣放爆竹,观众来自四邻八乡,人山人海,场面壮观。建国50周年,流口镇举办了扎排楼和舞滚龙活动。现还有呈村舞滚龙的习惯。[4]
流口八景
第一景 群峰拱翠:门前水深如蓝,隔岸诸峰罗列,耸秀如画,四时风景虽异,而苍翠之色不变。
第二景 二水环青:滩声尽处双流抱村绕槛,微风乍起波影映翠含山。
第三景 书屋槐阴:岭下书屋重重,绿槐披佛,日出清阴满地,月来凉影当空。
第四景 方塘云影:当户凿池半亩,四周垒石围栏,引山漳清泉而入,一派“天影倒涵云影净,波不常带剑光寒”的气象。
第五景 椿堂日永:山前华堂一间,椿杨数株,为当年李时离别龙泉、暂归林下替父守教为母送终的故居,后人取庄子“大椿杨爱日之义”。美其名曰“椿堂日永”。
第六景 竹径清风:沿溪翠竹千挺,曲径通幽,漫步其中,清风拂面,大有“清入襟怀吟思好,凉生衣袂醉魂轻”的惬意,名曰“竹径清风”。
第七景 野碓春云:筑土曷截流,引水入渠,中置轮式水车,水来轮转,云翻浪涌,沉静玉飞珠,大有“临流机巧走雷霆,车轮转处星辰动”的气势,名曰“野唯春云”。
第八景 扁舟横渡:山溪峻急,筑水埠于清流之畔,系小舟于绿杨阴里,平日“一汀草色人稀到,两岸莺声水自流”。[2]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8]总人口
4768
男
2403
女
2365
家庭户户数
15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768
家庭户男
2403
家庭户女
2365
0-14岁(总)
1211
0-14岁男
657
0-14岁女
554
15-64岁(总)
3124
15-64岁男
1547
15-64岁女
1577
65岁及以上(总)
433
65岁及以上男
199
65岁及以上女
23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