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北流型六蛙铜鼓

【名称】东汉北流型六蛙铜鼓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东汉
【文物原属】东汉北流型铜鼓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54.7cm,面径98cm,足径99.4cm。
此鼓体形厚重硕大,鼓面伸出鼓颈外,面沿下折成“垂檐”,属北流型铜鼓。
此鼓通体饰花纹。鼓面,3弦分晕,18晕,1晕纹饰已模糊不清,2、9、11、16、18晕饰席纹,3、8、14晕饰四出钱纹,4、7、10、13、15晕饰云纹,6、12、17晕饰圆钱纹,5晕饰半圆填线纹;鼓面边缘塑6蛙,其中一对累蹲蛙对称排列。鼓身,胸部6晕,1晕中饰四出钱纹,2、3、5晕饰雷纹,4晕饰圆钱纹,6晕饰席纹;腰部9晕,1、9晕饰四出钱纹,2、4、7、8晕饰雷纹,3、6晕饰圆钱纹,5晕饰席纹;足部7晕,1、2晕饰圆钱纹,3、6晕饰雷纹,4晕饰四瓣花纹,5、7晕饰席纹。耳边饰乳钉,中饰辫纹。
根据铜鼓上的四出钱纹即可推断这种类型铜鼓的铸造和使用年代上限只能在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6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