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望远镜
望远镜简介施密特望远镜[1]是一种由折射和反射元件组成的天文望远镜。1931年为德国光学家施密特﹐B.V.所发明﹐因此得名。这种望远镜由一块接近平行平板的非球面改正透镜和一个凹球面反射镜组成。1951年10月24日,美国工程师贝克尔发明大视场的超施密特望远镜,用于观察流星慧星及人造卫星。
施密特卡式折反射望远镜与赤道仪
对某些工作﹐施密特望远镜可作不同的改变﹐如增加平场透镜把焦面改成平面﹔增加一个凸面副镜把焦点引到主镜的背面或附近﹐形成卡塞格林系统(见卡塞格林望远镜)。美国光学家贝克首先对这种系统进行了研究﹐经他改进的这种望远镜﹐称为贝克-施密特望远镜。
优点
施密特望远镜的优点是:光能损失较少,改正透镜厚度比折射望远镜薄,制作材料容易解决,口径可以做得较大。
缺点
缺点是:①改正镜的非球面形状比较特殊,加工比较困难;②焦面是弯曲的,底片也必须弯成和焦面相符合,对使用玻璃底片不方便;③焦面位于光路中间,增大视场就必然会使光的损失增加,而且底片装卸也不方便;④镜筒长度比主镜焦距相同的反射望远镜长,约为焦距的两倍。现在最大的施密特望远镜在德国陶登堡史瓦西天文台,是1960年制造的,改正透镜口径为1.34米,球面镜直径为 2米,焦距为4米,视场为3°4×3°4。
世界上最大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LAMOST
参考书目G. P. Kuiper ed.﹐ Telescopes﹐Univ.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