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中星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文词条】光电中星仪

【外文词条】photoelectric transit instrument

【作者】赵刚

在中星仪上加一套记录恒星通过子午圈时刻的光电装置和一个导星镜﹐就成为光电中星仪。它是苏联H.H.巴甫洛夫在1946年发明的﹐是世界上主要测时仪器之一。单星观测均方误差可达 ±0.012时秒。光电装置由光电箱和放大器两部分组成。光电箱安装在望远镜水平轴的一端。在望远镜的焦平面附近装著一块镜栅﹐与焦平面成45°倾角。镜栅上交替排列著等宽度的透光和反光条纹。当星像通过透光条纹上时﹐光电倍增管的阴极上﹔当星像移到反光条纹上时﹐星光被反射到另外一只光电倍增管的阴极上。前一只光电倍增管的阳极和后一只光电倍增管的最后一个倍增极并联输出。于是﹐恒星通过镜栅﹐星光在两只光电倍增管上产生的光电流合成为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正弦形光电流。微弱的光电流经过时延差约 100毫秒的直流放大器﹐被放大成矩形讯号﹐经平均时刻记时器记录﹐最后打印出恒星中天的平均时刻。光电记录装置有直流﹑交流﹑光电跟踪和光电计数等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