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竹属
属中文名:赤竹属
属拼音名:chizhushu
属拉丁名:Sasa
中国植物志:09(1):662
本属概述:MakinoetShibatainBot.Mag.Tokyo15:18.1909.--Sasamor-phaNakaiinJourn.Agr.Hokkido,Imp.Univ.26:180.1931.小型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竿高多在2米以下,通常高1米左右;节间圆筒形,无沟槽,光滑无毛或少数种类可在节下具疏短毛,华箬竹亚属Subgen.Sasamorpha全株多少有白粉;竿壁较厚;竿节隆起(赤竹亚属Subgen.Sasa)或平坦(华箬竹亚属);竿每节仅分1枝,枝粗壮,并常可与主竿同粗。竿箨宿存,质地厚硬,牛皮纸质或近于革质,短于节间(赤竹亚属)或长于节间(华箬竹亚属);箨耳及缒毛可存在或否;箨片披针形。叶片通常大型,带状披针形或宽椭圆形,厚纸质或薄革质,以3-5叶或更多叶集生于枝顶,叶柄短。圆锥花序排列疏散,或简化为总状花序,整个花序通常有数枚至10余枚小穗,甚至有可超过20至30枚小穗者,花序轴在分枝基部常可具1或2小型苞片;小穗柄较长,花序轴及小穗柄常可具毛,华箬竹亚属所具的毛茸较长并可兼具白粉;小穗成熟后呈紫红色、含4--8朵小花;颖2,质厚,多少具毛,边缘有长睫毛;外稃近革质,卵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具短芒或为一小尖头;内柞纸质,等长或稍长于外稃;背部具2脊;鳞被3,卵形,膜质透明,边缘具纤毛;雄蕊6,花丝细长,花药线状、黄色,2室纵裂开;花柱1,较短,柱头3,羽状。颖果较小,成熟后深褐色。模式种:山白竹Sasaalbo-marginata(Miq.)MakinoetShibata=Sasaveitchii(Carr.)Rehd.产日本。本届过去曾先后发表过500个以上的种和变种,后经铃木贞雄SadaoSuzuki整理、加以归并后连同Sasamorpha属两者仅有37种。本属的极大多数种类产于日本,也分布于朝鲜及俄罗斯乌苏里、萨哈林岛等地。我国现知连同引入计有10种,其中除华箬竹S.SinicaKeng外,其余的种都是根据无花标本鉴定和发表的,有的种类尚有疑问,需待采集到有花标本后方能予以确定。Sasa属(狭义的)与Sasamorpha属的分合问题,国内外至今尚有争论,本志采用了合并的观点。鉴于原来这两个属在形态构造等方面虽有差异,但是这些差异的性质一般说来是属内而非属间的差异,故以合并为宜。我国赤竹属植物的分布限于长扫: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多数种类生长在海拔较高的1山地。本属种类竿矮小细瘦,可用做毛笔、圆珠笔杆和竹筷之用。叶片大型,可作包装填料用,亦可包裹粽子。某些种类栽于公园或庭院内,也可做成盆景供观赏。
所有物种:
赤竹
赤竹属
翠竹
翠竹(原变种)
菲白竹
光笹竹
广西赤竹
海南赤竹
红壳赤竹
湖北华箬竹
华箬竹
矩叶赤竹
庆元华箬竹
绒毛赤竹
无毛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