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不道

【注音】:bù dào

【释义】:①无道;胡作非为。《左传·僖公二年》:“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②刑律名。《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宣(薛宣)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

按,“不道”正式被收入法律,成为一项罪名是在《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后隋《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十恶”制度。“十恶”罪名从唐到清相沿不改。“不道”为“十恶”之五。

《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③不说。

④犹不觉,不料。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杨万里《戊戌正月二日雪》诗:“只愁雪虐梅无奈,不道梅花领雪来。”

⑤犹言不奈,不堪。谓难以承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⑥犹言岂不知,不思量。邓林《桂树》诗:“客衫犹恨吴棉薄,不道边人尽铁衣!”

⑦现有时为不知道的意思。 ——你知道么?——不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